大余附近有青少年心理咨詢什么的,可以留言區聊聊~
【韓12355青少年服務臺】接到求助電話,
來電者是一個16歲的男孩,是某市某中學的初二學生。他的家庭都存在矛盾,父母的關系也不和睦,經常吵架。學校雖然沒有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但他們和老師也商量過后都幫孩子申請到了學校,希望能夠進一步改善孩子的狀態。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名16歲的男孩是網癮少年,不愛學習,
學校多次請來學校給男孩做思想工作,但效果并不好。后來經過朋友介紹,家長花費2萬多元把孩子送到了戒網癮的學校,這名18歲的學生,他表示自己玩了半年之后就想退學,然后再回到學校繼續上學。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叛逆期的孩子他們喜歡與人對著干,通過這種方式來顯示自己的獨立性,也正是由于家長對孩子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導致孩子的叛逆期加重。
所以家長應該采取相應的對策,培養孩子獨立性,加強孩子的判斷能力。
首先家長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這種關系不僅僅只是依托于孩子生活的環境,更多的還是來自于家庭的影響。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家長都是一個能夠自律,懂得自我約束的人,又怎么能奢望孩子變得“沒有自控”呢?
其次,要想孩子成為一個自律、善于自我管理的人,就必須父母在孩子面前能夠以身作則,少玩手機,少看手機,多陪孩子玩耍。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最后,家長要知道,孩子的自律不是天生的,而是要慢慢訓練才能實現。
這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如果孩子贏了,是喜劇;如果父母贏了,是悲劇。
其實,孩子出現問題,家長也有責任。
首先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一些家長喜歡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孩子只是暫時的屈服于父母的威嚴,時間長了,他們會認為父母是依靠暴力解決問題,變得唯唯諾諾諾。
其次是家長的懶惰和溺愛,當孩子不聽話、不配合的時候,家長就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急躁,變得任性。
最后是對孩子的不信任,讓孩子不敢挑戰任何權威,讓孩子喪失自我探索的勇氣。
第三是家長的“包辦”。
這些家長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什么都為你做了,你怎么還不好好學”。這句話通常會被家長們用來解決問題,但是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教育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好方法論的同時也要掌握好方法論的依據,不能照搬全封閉的方法,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去教育,否則就是有違教育的事情了。
一、怎樣才能讓孩子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有積極的態度?
1. 對孩子有耐心。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不要急躁,不要表現出來批評的樣子,而是可以坐下來和孩子講一講,我是從哪幾個方面來看的?我現在遇到困難了,是不是有哪些困難?我可以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的結果通常是孩子比較能夠接受的。家長對孩子的耐心要表達出來,要和孩子在一起探討,如果孩子真的遇到了困難,你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孩子能力很差,可以把事情和老師進行溝通,這樣孩子有了依靠,很容易聽老師的建議。
2. 了解孩子。
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們可以想辦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找出孩子與老師之間的矛盾,家長應該帶著孩子去找老師了解情況,通過老師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情況。在溝通之前,家長應該問孩子,你在學校遇到什么樣的問題了?老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有沒有遇到困難,需不需要老師幫助你解決?你如果表現得不好,需不需要老師幫忙解決問題?
3. 多讓孩子參加些活動。
孩子在學校可能學習情況不好,但是,在家里,他可能在活動中表現的更好,比在家里表現的好一些。我們需要找機會,跟老師一起做一些活動,提高孩子的能力。比如,多讓孩子參加些集體活動,幫助孩子做一些生活上的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屬于自己的責任。
4. 給孩子找一個宣泄口。
孩子抑郁的時候,容易封閉自己,不和家長溝通,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話,我們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多跟孩子交流,多跟孩子一起去外面活動,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引導孩子,讓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不要讓孩子覺得只有成績好才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5.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為孩子抑郁癥會伴隨很多的負面情緒,比如焦慮、恐慌、抑郁等等,所以在發現孩子抑郁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
6. 平時多陪孩子,和孩子多交流。
比如和孩子多交流,和孩子一起看書,或者帶孩子去戶外活動,讓孩子發現更多的樂趣,這樣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