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不聽話被老師體罰,家長先不要氣餒,相信幼兒園老師也是夠頭疼的。
學校有沒有體罰過孩子?
家長有沒有教過孩子哪些知識,如何讓孩子遵守紀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跟幼兒園老師體罰孩子的話題。
先來了解一下,幼兒園的老師,通常體罰孩子的場合一般都是什么樣的?
1、
起初的時候,可能是“暴風驟雨”來臨,幼兒園的老師,自己都會像小動物一樣,“雷霆萬鈞”,英勇地保護幼兒,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生存”下去。但是,老師的“生存”和“生存”是有區別的,教師體罰學生,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是體罰,而這種體罰,往往是孩子犯的錯,或者老師沒收了孩子的玩具,這時候,就讓孩子站到墻角。
“放學了,你直接把書包丟到學校門口,現在你背著書包,我就不來接你,校長就要起訴,學校讓我原諒你。”
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們說:“雖然足球是你的最愛的足球,但是,足球還是要有的,你覺得丟在教室里是很丟臉的事情嗎?”
二年級的孩子:“媽媽,我再過一會就回家,你讓老師去買單。”
現在,家長非常非常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老師的教育孩子也非常重視,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老師就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因為家長只有一個渠道,可能就沒有教育孩子的資格,如果有條件,就應該由家長教育孩子。
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平臺。有一些孩子,他們調皮搗蛋,不聽老師的話,很多家長都會打他們屁股。
為什么要打孩子?
1、受挫后不解釋,二次傷害
2、家長態度過于簡單粗暴,導致孩子不愿意解釋
3、孩子根本就不需要解釋,只知道聽家長的話。
這幾乎是所有家長的通病,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于極端,相當于“以暴制暴”,簡單粗暴。
同樣的,若是孩子做錯事后,家長也會不分青紅皂白,劈頭蓋臉的一頓訓斥。
這不僅會使得孩子在犯錯誤后變得更加不敢承認錯誤,而且也會使得他們對自己的錯誤沒有承擔后果的意識。
2、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以自我為中心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出于對孩子的疼愛,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
父母認為孩子是最辛苦的人,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安排好,甚至還有一些父母會覺得孩子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其他事情他們都不用操心。
這樣的想法,在這樣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這種自私的性格,也導致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念也出現偏差。
如果家長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么等到孩子長大之后也會變得非常自私,就更加無法無天,而且還會影響到自己的事業。
3、不懂得感恩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平時的一些習慣都是由于父母過分的溺愛而形成的,就像那些溺愛的父母一樣,而有的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能夠在自己看來非常的優秀,他們的所有的要求全部都滿足了孩子,所以他們不懂得感恩,即使他們會認為自己對于父母有很大的回報。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在他們非常需要父母的幫助,但是卻因為父母的懶散,沒有在自己身上培養出來,讓他們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那么孩子以后遇到事情的時候,也不會愿意去主動的去想著改正自己,而是習慣性的拿父母的存在給以自我犧牲,這讓他們在生活中沒有辦法真正的擁有更多的陪伴,但是父母卻沒有辦法幫助他們去改正,最后只會讓他們變得更加的缺乏自信,所以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能力,這樣的孩子他們長大之后才能夠獨立生活的更加的優秀。
還有一些孩子,當他們在面對父母的時候,就不會太過于的去考慮父母為他們帶來的這些東西,在他們遇到了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想著依靠父母,希望父母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但是這也正是因為這種心理的存在,導致他們在長大之后就會有比較有安全感的感覺,才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