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打后不說話了,是否讓你還以為孩子很聰明。
請誠實地說:孩子,爸爸媽媽剛才情緒很不穩定,其實我也很難過。
我和你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爸爸媽媽因為各自的工作原因而分開,時常因為一些小事吵架,但你們的關系并不融洽,那就說明我和你外公外婆的感情很糟糕。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每次回家,看到他們吵架的情景,我都很害怕,還有可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
記得小時候我看過一個繪本故事,當時我還是小學二年級,上面有一個叫《蟾蜍的朋友》,看到這個故事時,我都有點唏噓,害怕蟾蜍的朋友,覺得自己被嚇壞了,整天在生氣中度過,心里也很害怕,可是卻不知道怎么辦。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跟爸媽說,我長大了,長大了,我要離家出走。
可是,后來我上了大學,離開了原來的大學,開始忙碌起來,我發現自己還是不太適應。
心理學教授認為,在生理上,我們是需要疲憊和困擾的。
當我們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吃喝拉撒都需要得到照顧,還需要照顧家人,還需要人哺育喂養,并且逐漸出現了獨立意識,所以會出現排斥心理。
而當孩子們長到2、3歲時,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意志,如果父母依然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對待他們,他們就會產生抗拒心理。
2歲的孩子就可以通過各種嘗試,得到一個獨立的人生,這不僅對孩子有好處,對父母也是一種挑戰。
美國教育家杜威格曼狄諾認為,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要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獨立能力不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因為,獨立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技能,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并對孩子的獨立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比如,當孩子因為不會系鞋帶而在家里發脾氣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去做,你就可以慢慢地把鞋子擰開,并且讓孩子自己拿著去做。當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要及時夸獎,夸獎他的細心和專注。
這樣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促進了孩子動手能力的發展,也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孩子也會更加自信。
2、家長要以身作則
很多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在這種行為下,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因此,如果你在家里,孩子看到父母玩手機,不想去學習,你也可以玩手機,并且很開心地對孩子說:“媽媽玩手機呢,你也可以做做運動,來替代手機,叫孩子去做操,做做家務。”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
一是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和孩子是一起學習的,一起成長的,并且孩子也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精神上的成長,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父母所需要的。
二是可以引導孩子多參加戶外運動
,一方面能夠緩解孩子緊張的情緒,另一方面也能鍛煉孩子的體力,一舉兩得。
有時候父母也需要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比如說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運動,一起跑步,或者是一起讀書,都可以讓孩子緩解壓力,而且還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03
孩子沉迷手機怎么辦?
那么如果孩子已經有沉迷手機的現象了,作為父母該怎么辦呢?我們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
1. 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
父母必須要仔細分析孩子是否有使用手機的正常現象,從而在思想上和孩子進行溝通。如果孩子真的有沉迷于手機的現象,父母就應該通過積極的教育,讓孩子更加合理地使用手機。
2. 孩子玩手機的正面效應,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父母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才能夠發揮出正面效應,避免孩子過度沉迷手機。
3. 合理利用手機,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
假期是孩子鍛煉生活能力的絕佳時機,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假期計劃,選擇大的、小的對孩子有益的活動,讓孩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