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父母比孩子更焦慮
中國有句話叫“人一生中最焦慮的三件事:高考、分數、名校。”
當孩子高考后,父母比孩子更焦慮,這是父母焦慮情緒的一大表現。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于是,有些家長會抱怨孩子不夠努力,一旦孩子沒考好,家長就會非常擔心。
同時,家長也會感到非常焦慮,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相處。
孩子就像是一片虛假的薄霧,他們得不到父母的呵護,學習和成長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有些父母可能會對孩子嚴厲,甚至會對孩子動手。
但是,父母又何嘗不是“親密關系”的受害者呢?
父母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其實就是源于“自戀”。
因為過高的期待,使得孩子對自我的認同感和能力產生懷疑,進而產生消極的情緒,覺得自己就是不好的。
甚至產生自我否定的情況,讓孩子出現自我否定的情況。
所以,不要對孩子有過高期待,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要把孩子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看待。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無論孩子處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都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圍內給予支持。
二胎政策實行后,爸爸更希望孩子的教育回歸到正常的軌道上來,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去嘗試著更多的事情。
不放棄孩子,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所以他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只要能在孩子三歲之前,讓孩子盡可能的得到足夠的愛和呵護,孩子就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成功的教育。
也許你會說,這種方式對孩子不好,但對孩子真的是最好的,其實不然,如果能夠幫助孩子在兩歲之前,做出正確的決定,那么他也會更加有能力去照顧自己的生活。
一個父母在孩子三歲之前,給孩子養成好習慣,讓他有這三種能力,真的能夠讓他受益一生。
父母應該如何做?
1. 父母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
父母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他們只是想讓孩子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也要給孩子一些自由,所以在孩子兩歲之后,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
2. 不要剝奪孩子的主動權
三歲左右的孩子都有自我發展的愿望,只要父母不在一旁管教,他們都會嘗試各種辦法來證明自己,畢竟父母是他們最安全的依靠,一旦闖入了危險的境界,誰都會感覺到心碎。
3. 對孩子充滿信任
很多父母在孩子三歲之后,就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對孩子給予過多的關注了,反而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否則就是將孩子養成了一個巨嬰。
作為父母,應該要從孩子四歲開始就要給予他足夠的信任,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強的人,更加自信自強,這樣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學會放手,不要對孩子管的太嚴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過度的管束就等于“殺雞飛狗跳”,有時候這種教育會毀了孩子。
那么孩子在小的時候,如果家長對孩子包辦的太多,那么孩子的動手能力就會變弱,這樣就會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性格變得懦弱,不知道該怎么辦。
因此,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不要總是什么都為孩子包辦,也不要對孩子提出一些“你看,我都是為你好”之類的要求,而是要讓孩子有獨立思考能力,這樣孩子在以后遇到困難的時候,才不會去找借口。
總結
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能力,是每一個家長都要面臨的,不要讓孩子從小就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