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啟動
“‘心理危機干預’,不僅僅是讓孩子把心中的想法、情緒與不好的感受有正確的認識,還要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更好的規劃。”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理康復部副主任、主任醫師楊繁華坦言,讓孩子能更好地傾訴煩惱,是預防和治療心理危機的重要環節。
“很多家長雖然在孩子幼年時期陪伴了他們很久,但這并未對他們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成為孩子處理困難的‘緩沖地帶’。”楊繁華指出,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讓孩子能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此外,未成年人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翱刂坪⒆油媸謾C的時間,是不是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環境?”楊老師認為,家長應該從小給孩子立規矩,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規定的范圍。
楊老師認為,作為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手機使用的規矩,不能讓孩子因為手機而迷失自己。家長們也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新鮮的事物,讓孩子明白手機只是一個輔助工具,現在很多事情都是掃碼轉賬、聊天,只需要把手機給他就行了,因此,家長要帶孩子開闊眼界,接觸到更好的世界,讓孩子知道手機的正確使用方法。
其實這一點也是非常關鍵的,現在孩子對手機的了解也非常多,家長可以讓孩子學著去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并且告訴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應該怎么樣去進行,引導孩子去使用。
而對于孩子來說,家長們一定要擔負起監督孩子玩手機的責任,如果發現孩子偷著玩手機,一定要第一時間去教育,告訴孩子為什么偷著玩手機,和孩子約定好使用的方式方法,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不要總是家長直接告訴孩子不能玩手機,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沒有手機重要的,也就失去了自我約束的能力。
2. 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已經向你央求說手機玩一會,不要給手機了,孩子剛開始可能會不同意,可是在父母一次又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之后,孩子就會慢慢地接受了。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對手機越來越上癮,在最開始孩子的心中可能只是想要拿到手機,沒有想到手機會帶給自己多少好處,卻沒有想到手機會帶來的傷害。父母需要將這種負面的信息替換掉,轉移到孩子關注的內容上面,讓孩子慢慢放下手機。
3. 讓孩子明白,做為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影響
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后,就會直接告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應該認真,不能逃避過度的玩手機,然而孩子依舊會選擇不聽父母的話,所以父母應該嘗試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可以給孩子說一些小動物喜歡看書的話,或者帶孩子去和小動物們交流一下,這樣孩子就會對書本知識有所認識。
父母陪孩子一起看,并且在旁邊做一些正確的行為指導,這樣孩子的是非觀也會慢慢的樹立起來,變得更加的聽話。
育兒寄語
孩子過度沉迷于手機,很多父母也是非常的煩惱,孩子總是喜歡玩手機,不愿意和父母進行溝通,這樣的話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差。父母可以嘗試著用一些小技巧來引導孩子正確的使用手機,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