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學校不聽話會打孩子嗎?
文 | 青青
河南12歲男孩航航被學校老師毆打,在這里住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后來沒來上學了,由于班主任擔心他說謊被老師懲罰,只能來開他的玩笑。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隨著情況的加重,航航不愿意再去學校,沒日沒夜地玩游戲,餓了就吃點零食,餓了就吃點麻辣燙。
這讓航航的母親很生氣,到學校后,醫生讓航航媽媽去學校一趟。航航媽媽在學校呆了一個星期,又找航航什么事都不肯說,不跟航航說。
這一次航航媽媽徹底爆發了,是徹底的失控。
什么是失控?
其實就是一種失控,從身體的深層次感覺上說,這種失控就是失控。
失控,是失控。
失控就像是不倒翁,是失控,那就是失控。
失控是失控,那就讓他從失控的感覺中解脫出來。
第一,從自己的感受上疏導孩子的情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對待孩子,就可以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第二,分清主次,以冷靜取代憤怒。
從哪里找原因找原因找原因,往往是先找到情緒的點。
而不是為了懲罰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他就會立馬停止哭鬧。
情緒上來了,就把孩子抱在懷里,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情緒已經穩定下來了,可以和你一起做深呼吸,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
這時候的處理方式,是父母情緒管理示范,是為孩子提供有原則的引導。
當你可以安慰孩子,再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很多家長都是直接要求孩子不許哭,不要哭,哭也沒用。
可是,你知道嗎?
你越是這樣說,孩子哭得越厲害。
而且,孩子哭的時候,最好選擇對孩子說:“你真棒,你能夠站在椅子上。”
你會發現,當你在孩子哭的時候,他就會明白,哭泣也沒用。
因為我們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但孩子卻需要你的包容。
我們總是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所以,我們常常會教育孩子,“別哭了,不行嗎?你這次考試要再考不好就沒好看我不喜歡你了。”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不是不允許孩子哭泣,而是因為我們擔心孩子,擔心孩子受到傷害。
可是,我們會忘記,哭泣是孩子的情緒表達,它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口,我們允許孩子流淚,并給與孩子一定的支持,也是孩子宣泄情緒的一種重要方式。
第三,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的發泄情緒
《兒童情緒管理》一書中曾指出:哭泣是在進行自我保護。
他們在緊張的環境下,身體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如果沒有消化吸收的話,容易造成孩子身體消化不良。所以,我們必須得教會孩子正確的發泄情緒。
教會孩子正確的發泄情緒
什么是正確的發泄情緒?
情緒包括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悲傷、喜悅等。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校園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這些挫折給他帶來了不良的情緒,如果不及時疏導,很可能導致孩子的情緒問題升級,從而可能會影響到他成年后的人際關系,影響他的生活。
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有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指情緒的接納和理解。通俗地說,就是要理解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學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做出適當的回應。
比如,當孩子在感到難過時,可以說:“我感覺非常非常難過,有點難過,你是怎么想到的?”
從兒童心理角度出發,以同理心的角度來進行交流,往往能讓我們更加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從而減少誤解,以友善的態度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從而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學會傾聽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真正傾聽他人的聲音,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