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如何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
春蠶到死絲方盡,老師們都是在等待孩子能否適應新的生活。有些孩子的入園焦慮表現在剛開始入園時表現得很明顯,雖然入園的行為讓家長們都感覺到焦慮,但對于孩子來說這種行為卻是無法接受的,那么家長應該如何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呢?
一、家長的心理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1. 情感穩定
家長會擔心孩子會不適應,在入學前會有分離焦慮的表現,當孩子將新的東西擔心的多,有的孩子表現得很明顯,這也會讓家長們有不安的心理。
家長在于孩子入園前的生活沒有過多的準備,在于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一定要端正,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是孩子調整的基礎。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可以影響孩子的心情,對孩子的心情也會產生影響。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心理狀態一定要有一個很大的關注,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內心穩定,有利于孩子的情緒發展。
2. 給孩子安全感
孩子能夠在家長的懷抱里,感覺到安全,那么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多的去關注孩子,用愛包圍著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生活狀態。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給孩子設置過高的目標,這樣才能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也能夠讓孩子內心穩定,孩子也不會太過于在乎家長對自己的態度。
3. 不否定孩子,信任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有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情緒是積極的,有的時候他們也是消極的,在和父母“溝通”的時候,父母會認為他們是在撒謊,所以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情緒是不好的,并且會將這種情緒通過孩子的言行舉止去展現出來。有的時候孩子們因為情緒的原因并不是真正的為了發泄情緒,所以家長不能給孩子更多的壓迫感,而是要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要讓孩子對于情緒的接受度變低,最后情緒崩潰。
所以說,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情緒的時候,需要保持冷靜的心態,不能陷入“受害者心態”的泥潭,家長們應該學會合理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多去引導孩子,也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表達,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去發泄情緒。
3、 學會聆聽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的訴求
每個孩子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善于傾聽孩子的想法,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且懂得理解孩子的內心。孩子和家長在一起交流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責孩子,導致孩子和家長之間產生隔閡。
作為家長,應該多去理解孩子,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與孩子平等的交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從而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有利于孩子的學習。
平時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盡量不要表現出對孩子的不滿,對于孩子來說,他感受到的就是父母對自己的不認可,長此以往,孩子會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對父母產生不信任的心理,認為父母不尊重、不相信自己,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了消極的環境。
3.多給孩子一點關心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因素變化,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表現,很多孩子在這一階段會有些許的逆反心理,使得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這些轉變。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要注意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在這一階段,孩子會出現很多的心理問題,很多時候,孩子也是因為不被父母理解而產生的排斥心理,父母要學會及時幫助孩子排解,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四、適當的給予孩子安慰
在這一階段,父母在給孩子安慰的同時,也要給孩子適當的安慰,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到父母的愛,這樣孩子才會慢慢的愿意和父母去交流。
很多父母只看到了孩子的成績,卻看不到孩子的付出,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應該多關心孩子的情緒,畢竟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長,所以不要總是會忽視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