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個人睡覺焦慮有時候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但是這種焦慮,由于每個孩子自身的性格不一樣,也會導致這種焦慮感的產生。有些孩子特別怕黑,害怕一個人睡覺。他們很害怕一個人睡覺,害怕一個人單獨睡覺。很多時候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小伙伴,而不能和自己一起,更害怕一個人睡覺。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選擇。雖然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成長,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總是擔心別人會對自己指指點點,對他人指指點點,這種緊張的心理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懂得怎么面對他人的善意,那么孩子長大后遇到更大的麻煩就很容易給他人造成傷害。
2. 孩子性格內向,有社交恐懼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性格內向,害怕他人的拒絕,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對自己感到害怕,甚至自己活著沒有任何的意義。這種自卑的心理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輩子的陰影,逐漸地影響孩子的性格,變得孤僻、膽小,甚至是悲觀厭世。
3. 家庭關系不和諧,經常吵架,孩子沒有安全感
很多家長會把工作、家庭生活的壓力,以及和孩子之間的問題聯系到一起,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孩子害怕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家庭,還有父母。父母在吵架的時候,還拿著自己的過錯來詆毀孩子,孩子會覺得非常恐懼,內心充滿了不安。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就會變得性格暴躁,內心十分脆弱,對自己產生極大的恐懼感,遇到一丁點的不順心的事就會覺得自己有可能會“崩塌下來”。
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應該怎么做?
1. 父母保持冷靜
父母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產生任何情緒。
無論孩子是因為什么事情而哭泣,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哭泣,爸爸媽媽媽都會陪在他身邊,支持他,在這種無聲中,會給孩子一種“我能做到”的信念,從而讓孩子有了依靠的力量。
2. 學會安撫孩子的情緒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并不成熟,父母需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安撫孩子的情緒。
在孩子有情緒波動時,父母要保持鎮靜,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告訴孩子父母理解他,他是安全的。
另外父母應該要多關心孩子,抱抱孩子,給孩子親密的肢體接觸,給孩子最大程度的安慰,在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也會給他力量。
3. 和孩子多溝通
父母和孩子溝通時,最好多以朋友的身份來溝通,這樣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從而更愿意向父母傾訴內心想法。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小,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一味指責孩子。
父母應該多詢問孩子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聽聽孩子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再做決定。
父母要先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4. 對于孩子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
與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譬如說“你必須怎么樣”、“你應該怎么做”、“你應該怎么做”,而是要用商量的口吻說話,孩子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如果不尊重孩子,孩子就會產生叛逆心理,親子之間會出現隔閡。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父母不能只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干預,應該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這樣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內心,以更好的狀態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被愛的時候,父母要學會適當地放手,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大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