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孩子分離焦慮心得體會
今年的暑假已經結束,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生活,從進入小學生活進入小學生活,到即將結束的青春期,是家長和孩子們最為擔心的兩個時期。在這個暑假里,我們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特別是開學前一周,這個假期里,孩子不知道要怎么度過。
作為家長,孩子在這段時間里最焦慮的當屬分離焦慮了,分離焦慮又是普遍存在的。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分離焦慮主要表現為離開家或進入幼兒園后不適應,在家里哭鬧、發脾氣、大哭大鬧。
第二,分離焦慮表現為離開父母時會非常焦慮,甚至坐立不安,如大哭大鬧,腳突然抖動、出汗,尿急尿亂,生病,嘔吐等。
第三,分離焦慮伴隨著很多危險,比如考試焦慮、與父母分開、分居等。
第四,特別焦慮,特別焦慮的孩子不喜歡上學,甚至會出現生理上的不適,比如惡心嘔吐、頭疼頭暈、惡心嘔吐等,也可能出現學校恐懼癥。
第四,焦慮產生的原因,有些孩子會因為自己學習能力不足,成績不理想,被老師批評等,內心產生恐懼,對上學這件事情表現出恐懼心理。
以下行為也可以歸納為兩類:
1、孩子過分擔心、焦慮
2、擔心自己成績下降,害怕面對父母的責罵。
這三種行為的背后,是因為孩子對于“失敗”的恐懼,是對自己能力的擔心,是對自己的無能的一種評價,所以就會把自己的能力看的特別的低。
第四,過于看重自我感受
當我們過多的關注自我感覺,甚至把失敗、糟糕的原因歸結于自我認識,那么孩子就會過度地擔心自己的能力,從而自我否定、自我否定。
把失敗、糟糕的原因歸結為外界因素,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自己不自信,是患上抑郁癥的一個因素。
舉個例子:
考試沒考好,你對自己的分數很不滿意。
如果考砸了,你對自己的能力很不滿意,那么你就會很擔心自己的考試成績不理想。
這會讓你覺得自己很笨,你對自己不滿意,所以你就會想一些消極的事情。
比如:自責、自罪自己不夠聰明、無能、悲觀、敏感、焦慮等等。
這些消極情緒都是常見的負面的事情,是可逃避的地方。
家長如果能多加引導,把這種情緒疏導放在第一位,那么事情就不會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第二位是著名的科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的《情緒自救》書中有一個類似的例子。
馬丁在一次旅行的時候,迷路了,一位真正懂得幫助別人的人找了一趟廁所。
不知道他看上去很艱難,但是他一點都不在乎。
因為,當他看到這里有些許疏了,當他看到這里有些許空蕩蕩的時候,他明白了,一切就敞亮了。
馬丁·塞利格曼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就是“我很堅強,我在告訴你,我不害怕,我在陪著你。”
只有通過這種表達,我們才能從負面情緒中找到解救的方法。
那么,家長要怎么做呢?
首先,識別出孩子的情緒
如果你發現孩子是因為成績不好而難過,那么就要告訴孩子:“寶貝,你很有勇氣啊,無論你接下來有沒有考得不好,媽媽都相信你有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讓孩子知道,不管他現在做什么,爸爸媽媽都會支持他,我相信你,因為你是個聰明的孩子。
鼓勵孩子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在情緒中或者在現實中遇到困難和困惑的時候,就會直接告訴孩子:“我相信你,你是個聰明的孩子。”
因為父母的接納,孩子才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問題,或者說,他才會更有信心地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4、不給孩子太多壓力
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設立過高的期待,只要孩子稍微有點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會焦慮,如果孩子達不到自己的預期,父母就會瘋狂地給予壓力,施加壓力,這讓孩子感覺到的是被操控,孩子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