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孩子情緒焦慮的方法很多,但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只能適用于兒童,而我們大部分家長,想要讓孩子保持情緒穩定,只靠“藥物”、“講道理”是行不通的。
今天,我就帶著家長們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認知、學習心理學的方法,結合近年來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真實案例,為大家剖析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并分享正確的應對策略,幫助家長進行有效、高效、安全的處理和引導,緩解孩子不良情緒的負面影響,做到有的放矢,保證孩子快樂成長。
在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時,家長能做到以下三點,化解負面情緒,不加責備,不壓抑自己的情緒,從而有效緩解孩子情緒。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1、認識情緒
當家長感到沮喪、焦慮時,并不僅僅是孩子的情緒問題,家長的行為、情緒也很可能是孩子的情緒的發泄口。如果家長能認識到孩子產生負面情緒,這將幫助家長與孩子更好地進行溝通,提高孩子情緒識別情緒的能力,也能夠在遇見相似情緒時,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識別和情緒控制,在下一次情緒爆發時,孩子可以通過繪畫、文字、體育運動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使得情緒得以流動。
2、覺察情緒
當孩子處于情緒爆發時,家長要及時覺察到孩子的情緒,在情緒處于良好狀態時,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不指責、不批判,允許孩子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也可以通過尋找外援、運動等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處于情緒爆發時,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耐心傾聽孩子的情緒表達,積極幫助孩子接受情緒,接納情緒背后的原因。
3、不壓抑孩子,讓孩子感覺被重視
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情緒激動時,只會責怪孩子脾氣不好、學習態度不認真,殊不知,家長的這些負面行為會給孩子的內心增添很多壓力。
孩子在壓抑的環境下,往往容易怯懦、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甚至發展出心理障礙。
孩子愛發脾氣,是因為沒有被理解和接納
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很強,當他們產生負面情緒時,家長不能否定他們的情緒,相反,要鼓勵孩子積極地表達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情緒被接納。
當孩子想哭時,給他時間去哭,給他們心理疏導,給孩子一個可以做主的機會。
多帶孩子外出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學會傾訴,學會處理情緒,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制止。
與其讓孩子變成“小終結者”,不如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給他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讓他有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探索自己想要的世界。
2. 建立正確的是非觀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要做的就是適時適度地引導,讓孩子正確的認知和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在建立正確的是非觀上也需要父母一步步的引導。
我兒子小時候還喜歡看電視,現在已經上初中了,還經常說自己是大人搞笑。他的父母卻和我說:“你看電視也挺好的,對吧,就像動畫片看多了一樣。”
從小喜歡看書的孩子,他在長大后,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會不一樣,不會特別愛看書。而讓孩子愛看書,就和父母學會玩游戲一樣,寓教于樂,把學習的知識點融入到游戲中,能讓孩子通過闖關的方式,學到知識,是比家長正確引導更有效的方式。
我還有一個女朋友,小時候她特別喜歡看動畫片,當我幫助她制定規則時,她常常不知所措,說“不行,不可以,我要看電視。”所以她經常鬧著要看電視。我又給她規定了晚上九點睡覺時間,這個時候必須睡覺。盡管她鬧著不愿意,但我還是讓她按時睡覺。我也讓她把電視關了,她有時候哭鬧的時候我會關掉,就在她哭鬧的時候我又把她關掉。
“我又沒有照看她,現在她怎么變成這樣了呢?”我聽了她的抱怨,后悔。
其實我覺得她也很幸福,因為她每天都會和我分享她在幼兒園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有時候我接她放學,她也會問我一些有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