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不聽話發脾氣亂扔東西,到底該不該對孩子發火?
作者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得到一個特別的滿足。在孩子想要一些東西的時候,如果得不到,就開始大哭大鬧。甚至有時候還會用手去拍打別人,這樣事情一件件發生,孩子越發的喜歡扔東西,讓父母下不來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像這種情況,父母覺得非常無奈,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孩子脾氣又特別大。其實對于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多的父母都會感到非常的頭疼。其實,孩子脾氣暴躁有很多的原因,有時候并不是無緣無故的,這也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想要對孩子的性格進行一定的改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總是一味的任由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不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這一點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應該怎么做
1、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在哭鬧時,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覺得這個玩具已經不再是一個玩具,而是一個小動物時,那么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減少哭鬧的次數。當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可以在一旁陪伴著孩子,給孩子講道理,幫助他們平復心情,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底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2、 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眼里都是一種模仿對象,所以當孩子的時候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如果孩子在做事的時候,父母說的話別人都會反駁,那么孩子就會養成一種不良習慣,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喜歡說話。
3、 盡量避免打罵孩子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會去想自己為什么會犯錯誤,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犯錯誤,那么他們在未來的時候也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所以,家長們不要再將孩子犯錯誤的事情當做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更應該給孩子應有的教育。
因此,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且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然后再去教育孩子,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4、 為孩子建立規則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犯錯誤,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遵守規則,所以才會做出一些不合適的事情。如果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用規則,那么他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也是很容易犯錯誤的。所以,家長要為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才能幫助孩子提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
三、家長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1、 讓孩子懂得“同伴效應”
所謂“同伴效應”,其實就是指同伴對于孩子的影響。家長們之所以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去遵守規則,其實就是想要讓孩子知道怎樣去和其他人交往,如何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成一片,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怎樣去和別人相處,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這本書中,其實可以講到很多關于家庭教育的內容,比如有哪些因素可以讓孩子不凡成為學校的學霸,家長們可以從孩子的個人特點入手。
父母們都知道,家庭教育中包括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和睦,而夫妻關系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如果夫妻關系很好,孩子的狀況很好,那么父母的關系就會更好,如果親子關系很糟糕,那么孩子的情況也會變得更糟糕。
而事實上,親子關系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更是家人相互關系的產物,很多家庭的“戰爭”都是因為缺乏溝通,或者各自對一些事情不感興趣,所以在溝通的時候說出一些傷人的話,那么孩子的情緒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認為父母在對自己發號施壓,自己承受不住,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抵觸心理。
其實,孩子的行為是由于生理因素決定的,我們不能總是看到孩子的行為,因為行為與心理因素之間有一定的關系,所以父母需要進行一定的重視,幫助孩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