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可不可以賣掉?
我不同意,但我知道我是對的。
我不聽你的,我也不想聽你的,因為我們之間的行為,就是簡單、直接。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你不該這么說,應該是這么說的。
你不該這么做,應該是這么說的。
不該這樣說,應該是這樣說的。
一、孩子不聽話,家長就覺得很丟臉,很沒有面子
比如一個小姑娘,總是喜歡在家里哭鬧,甚至在外人面前罵人,讓人感覺非常丟臉。
媽媽覺得這個小姑娘實在是太難纏了,只好答應了她。
為了防止她哭鬧,媽媽從很小的時候就允諾給她買玩具,她想盡辦法折騰到媽媽肚子里,才肯放棄。
可媽媽還是對她允諾,以后再也不哭鬧,必須在媽媽的允許范圍內拿去。
久而久之,小姑娘長大了,但她的這個愿望還是不被滿足,媽媽就更加認為小女孩實在太脆弱了,太在乎面子了。
對孩子來說,媽媽的“愛”不是無條件的,她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安穩的家,媽媽卻無視她的情緒。
讓她覺得自己在媽媽這里沒有存在感,都是被否定的,所以她以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一種不滿,在“愛”的表達中,她希望媽媽能夠無條件的接納自己。
就像是她把媽媽的小時候,所有的不快、委屈和不滿都積壓在自己的心里,所以就會通過砸東西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通過跟媽媽溝通,表達自己的情緒。
后來跟媽媽溝通,媽媽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太過于強勢,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媽媽表示悔意,并決定改掉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也隨之成長。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的問題,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德國精神分析學家科恩曾經說過:“親子關系就是一面鏡子,能反映出父母的問題,也能反映出家庭的問題。”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中要深遠。
長期的吼罵孩子,不僅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愛他,還會給孩子帶來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認為,父母是不愛他的,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深深的恐懼感,增加親子間的矛盾與隔閡。
這樣的親子關系,有了牢固的基礎,孩子才會愿意相信父母,聽從父母的意見,從而變得越來越優秀。
03 真正的愛孩子,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并且引導他換位思考
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交流的時候,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以父母的角度,指導孩子做決定。
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理解孩子的內心,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
當孩子因為情緒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可以先平復情緒,不要急著去指責孩子,而是應該先同理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且,當父母的,也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
當父母的,可以想想看,自己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再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才是有效的。
比如,讓孩子知道了如何克服恐懼,如何克服暴躁,如何在學習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如何在生活中取笑別人,如何解決現實中的困難等等,這些本應該由自己來做,父母應該及時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困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
3、 多傾聽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問題,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共同成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習慣,一旦孩子有了一些好的習慣,父母就可以通過共同的目標去引導孩子,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父母學會親子溝通的技巧,會讓孩子更加優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并且會通過父母的行為舉止去學習,對待世界,對待人生,都有一個非常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