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理不聽話的熊孩子?這道題到底要怎么做,對我家這個階段的熊孩子該怎么解決?我相信有很多的家長都有這種困惑。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怎么修理熊孩子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跟很多家長所關心的沒有關系。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里是個小公主,全家人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就是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外公外婆都圍著一個孩子轉。
為什么孩子就不能像我們小時候那樣聽話呢?有的孩子能一改往日的乖巧,為什么他會有很多的話說,而且不愿意和我們家長交流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的事情,我們可以商量,但是不要什么事都一個人做,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時間和朋友,家長不要整天把時間和精力全放在學習上,要有自己的業余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一起做家務,這樣孩子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心,他們就會漸漸的放下手機,培養起自己的興趣。
3. 父母以身作則
有的家長說自己整天捧著手機,又怎么能教好孩子,這就是榜樣。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自己首先就要做到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
你想要孩子玩手機,那么就應該先做到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機,和孩子在一起玩,多閱讀,多閱讀,多旅行,這樣孩子就不會把自己當做是一個“看客”,不會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父母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機,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當你抱怨孩子沉迷手機的時候,請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是。
盡可能放下手機,多陪孩子和他們玩耍、讀書、聊聊天。
多和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家庭的溫暖。
06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曾說過:
“孩子對于擁有自主權的恐懼,來源于他們害怕失去父母的愛。”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有限的選擇”,來確保孩子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可能事事都能自主。
在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時,要考慮到孩子的能力,因為孩子的成長畢竟有限,而這樣做出的選擇對孩子的主動性發展很有好處。
01
孩子喜歡玩手機,大多是因為父母放縱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新聞刷屏,7歲的小男孩在小區散步時,不小心將垃圾桶里的牛奶灑了一地。
“寶寶,不是我不小心,是你不小心。”
“可是,媽媽,我就是想玩!”
“可是,這樣做不對,我弄壞了你的玩具。”
他的小嘴巴里還嘟嘟嘟嘟嘟地說。
從他吃完飯的表現來看,他似乎是在跟我辯解,他只是在說:“媽媽,我到底能不能玩一會兒手機。”
他還想知道,我下次到底能不能玩手機。
我當然不愿意,于是,他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哭了起來。
我拉過他的手說:“媽媽看到你現在并沒有難過,是不是因為我不讓你再看手機了?”
“是的,媽媽,我可以不看手機了嗎?”
“可以,但是媽媽要控制好自己,不能一直在你身邊。”
“但是,你也不能一直看手機,要做到不動,媽媽就在旁邊看著你了。”
“好吧,那我就繼續看手機。”
在這里,有一些讓人覺得無法理解的問題。
人的大腦在3歲左右就已經成熟,而對于4歲的孩子,顯然已經具備了自控能力,但是孩子畢竟大腦還在發育中,如果我們一直讓孩子離開手機,對于孩子的危害確實是很大的,尤其是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后,有了手機,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更多。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向我求助,說自己的兒子9歲了,每天回家都要求看手機,不給他就撒潑打滾不肯吃飯,
怎么哄都不行,這位媽媽就在旁邊看著,看到寶寶這個情況,就立馬把手機搶過來,并且嚴厲地對孩子說:“以后不給手機就不吃飯了,如果再看手機就把飯摔了,現在要摔了你自己去寫作業!”
可是孩子完全沒有一個執行的意愿,兩個人在家里一直吵架,導致孩子晚上睡覺時間都被影響了,第二天早上又必須要起不來,而且一旦睡眠不足,孩子的身體就不能正常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