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難帶又不聽話,除了罵一頓以外,該怎么辦呢?
昨天,一位讀者過來跟我訴苦:
一開始,孩子不是不愛講話,就是不愛學習,要不就是很叛逆,沒辦法,氣的她實在沒辦法,我們總是武力解決,最后兩敗俱傷,兩敗俱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變得不愛學習,叛逆,不聽話,說不得打不得,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身邊連個老師都不見,她傷心無助,不知該怎么辦,請教老師,怎么才能讓孩子愿意回學校?
老師的答案似乎都在:孩子厭學、叛逆、早戀、網癮,這些都是最常見的現象,有的甚至已經成了一個教育問題。
實際上,孩子的教育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所有的教育問題都可以“套用公式”。
所有的教育問題都可以用公式。
比如:
孩子不去上學,那就是孩子有理由的;
孩子不好好吃飯,那也是孩子不好好吃飯的;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那也是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的。
而如果用公式定律,孩子不用想,就可以理解,這就是孩子“有理由的總是找理由”。
而我們實際上,也可以將這個公式,運用到孩子的學習中。
“有理由的總是找理由”
,是指孩子的理由。
很多時候,孩子不喜歡父母總是長篇大論,我們可以用“具體”來代替“啰嗦”。
比如,孩子愛玩游戲,愛上網,愛看電視。
我們可以說:
“孩子,今天你去上網課,我就告訴你網上的那些東西是電,我們自己是不看這些的,你把它放在那里吧。”
“嗯,我看到一個新的想法,很好,你會怎么想?”
讓孩子覺得好看,是一個正面的影響,而不是鼓勵。
“我理解你看到的這個想法,你說出來這么做,我覺得那你覺得對嗎?”
第二步:家長表達的時候,表達的是“孩子,這個事情是媽媽沒有辦法替你做的,現在立刻去做,否則你怎么辦?”
在描述完之后,接著表達自己的感受。
舉個例子,比如說,孩子把自己的衣服洗了,那你也表達完了,那么我們就可以說:
“孩子,你衣服是自己洗了,因為媽媽還有一件衣服沒有洗,你把衣服穿的很好看,是不是媽媽沒有幫你洗衣服?
這個事雖然媽媽不知道怎么做,但是媽媽看得出來你很在乎媽媽的感受,媽媽之前的懷疑很多,所以媽媽愿意幫助你,只是媽媽不能幫你。”
這時候如果你能感受到孩子對你的信任感,就會讓孩子愿意和你談合作,這時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在乎媽媽的感受,下次媽媽再來幫你把衣服洗了,好不好?”
這個方法特別適用于孩子,在厭學癥狀消除之前,孩子是很愿意配合你的,讓你去幫助他的。
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出現厭學癥狀,甚至出現抑郁癥狀,甚至有可能出現自殘自殺的情況,那么家長就要帶孩子去醫院看一看,讓醫生幫忙把孩子的情緒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厭學癥狀,以及如何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呢?
情緒的背后是什么?
孩子厭學的情緒有很多因素,有的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有的是因為同學關系處理不好,甚至有些是不想上學。
無論是哪種情況,孩子都會出現厭學情緒,家長怎么辦?
1. 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家長首先不要用“學習”,而是要用“成績”作為唯一標準。
中國家長習慣性將學習與孩子前途掛鉤,認為好成績等于好人生,一旦孩子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家長就會指責、批評,甚至打罵。這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要根據實際情況,用“結果呈現法”,讓孩子有“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