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背后的心理原因
前言:
孩子會焦慮,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可是,我們很多父母卻對此不以為然。
這個原因源于小時候父母教育方法的不正確。
以下內容,正是孩子焦慮的來源:
父親對兒子的嚴厲,媽媽對兒子的嚴格。
對兒子的嚴格,是媽媽從小對兒子的嚴格,是兒子長大后對自己的嚴格。
因為他們在這段關系中,不明白兒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壓力,他們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壓力,對兒子的要求是什么。
為什么對兒子的嚴厲,是因為對妻子的嚴厲。
他們對兒子的要求,是為了兒子能夠更好的成長。
他們,把孩子想要的精神養廢了。
你怎么知道你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癥?
他們被認為是矯情,是軟弱的表現,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不想讓孩子接受自己對兒子的嚴格要求。
兒子,他們不是不想,而是為了你更好的生活。
在你覺得和他們的關系毀了的時候,請一定要想想自己是誰。
你的父母也曾經是孩子,那是他們離開父母后才發現自己成為大人的唯一。
這個時候,他們就要接受父母的局限性,要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
父母能做的就是教給孩子如何去獨立,教給孩子如何去照顧自己,如何去愛自己。
讓孩子擁有獨立,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授權。
若是孩子在外發生了一些問題,比如和同學鬧矛盾,或者被老師批評了。
父母也要先聽聽孩子的想法,讓他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
當孩子可以自己去承擔責任了,他自然就會有責任心,有擔當。
能擔當,那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事情。
09
讓孩子敢于做自己
在父母過度關注孩子的生活之后,孩子也會很容易對父母的這種過分關注,產生一種依賴心理。
所以,父母不妨可以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與他們平等相處,當作朋友那樣去尊重、信任他們。
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
在父母過度保護的情況下,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選擇。
比如說,父母想讓孩子做某件事,但他總是喜歡說:
“不行,你必須先寫完作業。”
如果孩子不愿意寫,那么父母就不要再逼著孩子寫。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選擇的結果,要由孩子自己來承擔,父母不干涉,也不代替。
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選擇先寫哪個,寫完了再去干其他的,但這件事一定要讓孩子自己來決定,一旦孩子自己選擇了,他們就會覺得這是自己的決定,自己應該為自己負責。
父母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孩子也會更加自覺,不需要父母操心。
3. 把責任還給孩子
父母應該把責任還給孩子,讓他們自己選擇。
例如,孩子想學做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他們可以去買菜,如果你還沒有按時完成作業,那么你需要自己承擔后果。
但父母們應該告訴孩子,他們會做的,如果你沒有完成,那么就要自己承擔后果,而不是去責怪孩子。
▼ 以身作則
現在很多父母,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卻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到,不允許孩子有任何反駁。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反駁父母的要求,不管不顧自己。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應該會跟父母道歉,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會對自己將來不負責任。
孩子年紀小,即使有錯,也不愿意去想后果,所以,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真正應該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是父母。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他們真正學會了自己負責,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學會了對自己負責,那么,他就會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所以,我相信大部分家長,不希望孩子們對自己的人生負有責任,但是,如果不告訴他們,又怎么能讓他們真正地努力學習呢?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家長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去慢慢引導,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