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和焦慮癥的孩子溝通?
問1:
我們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級,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男孩。在我們這一輩人的思想里,認為孩子以后學習好,就是好孩子,只要學習好,什么都不是問題。對于家長們的這種想法,我們也是有抱怨的。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當我們聊到孩子的未來的時候,有一些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數字,我們不能忽視。
首先,我們要理解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心理特點。
孩子在小學階段,對很多事情都處于一個敏感期。比如,他們需要在心理上不斷地建立起安全感,確定自己是被愛著的。
一旦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他會緊張,害怕自己犯錯誤,而且自尊心強的他們會夸大事情的后果,對自己的表現要求嚴格,而且對自己不滿意。
他們非常希望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是最好的,每次失敗的時候都覺得是自己特別失敗,有些自卑。
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孩子會變得非常消極,不愿意面對失敗,面對問題,不愿意去解決問題。
而且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認為自己永遠是失敗者,永遠都是自己做不好的。
2、 容易產生悲觀厭世的心理
面對失敗,孩子會覺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錯,一生都在痛苦的陰影中度過。
有很多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會悲觀,會對生活沒有任何的希望。
3、 以自我為中心
這類孩子,因為父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當孩子做了一件錯事的時候,他們不會去和孩子商量,也不會去和孩子溝通,而是把錯誤都歸結到孩子的身上,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是對這件事情是不公平的,自己是不是對得起父母。
4、 孩子易怒
這類孩子的情緒往往是暴躁的,這類孩子比較典型的一個特點就是不開心,總是喜歡用最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
父母只要明白這個時候父母是愛孩子的,就可以適時的對孩子做出一些“身教”的行為,讓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但是他們還要頂撞父母。
5、 對他人缺乏尊敬
有的父母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就對孩子責罵、懲罰,認為自己是他們的孩子,可以開罵孩子,或者對孩子進行懲罰。
父母對孩子打罵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敬畏之心,在下次遇到事情的時候,會認為家長只是為自己找借口,所以對父母的打罵絲毫不畏懼,還認為自己什么都能打,就可以隨便用。
6、 自尊心受到傷害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如果父母一味的指責批評孩子,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感到委屈,那么孩子就會產生逃避、抗拒的心理,做出叛逆的行為。
7、 破壞親子關系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當他模仿父母的時候,就會認為這是在做壞事,所以爸爸媽媽媽要提高警惕,認真對待。在這個階段,父母不要對孩子打罵,否則會造成孩子叛逆的行為。
當孩子處于叛逆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多陪伴孩子,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避免一些消極情緒的傳遞,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從而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行為,希望能夠解決問題。
8、 越打越皮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用打孩子來教育孩子,雖然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卻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不當行為,家長也要關注并正確引導孩子,避免孩子對這些不良行為習慣走上歧途。
結語
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家長也要做好正確引導,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孩子,不要讓孩子走偏。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