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社交焦慮癥怎么辦?這里有一些方法幫助你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通常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社交問題。
在兒童時期,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視和關愛。如果得到他人的重視和認可,孩子的自信心會不斷地增強,同時也會對外界產生更多的期待和排斥,這樣就會產生更多的社交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因為這個時候的社交焦慮,不僅會影響到他們的社交能力,而且也會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1、心理健康問題
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都會讓孩子學鋼琴、學書法、學繪畫,甚至從孩子的幼兒園時期就開始,送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后,往往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孩子不愛學鋼琴,父母總是會責怪孩子鋼琴是比不上人家的,那么孩子長大后,可能就會變得不愛學鋼琴,甚至是沒有自信。
2、社交恐懼癥
孩子在小時候,如果沒有學會走路、說話,父母總是在耳邊念叨著讓孩子去參加各種活動,比如孩子做錯事了就會責罵孩子。那么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在別人面前才會做得這么好,孩子會認為,自己只要順著別人就可以,其他人都是這樣的,慢慢地就會變得膽怯、膽小。
3、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孩子的性格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長期處于一個壓抑的環境中,那么孩子也會變得膽小、自卑,嚴重的還會形成抑郁癥,對孩子的生活產生嚴重影響,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出現代溝,對父母失去了信任感,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慢慢變得自閉。
4、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長期處于“充滿暴力的環境”中,孩子也會逐漸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對于父母的話,他們也會變得十分反感,這對孩子的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
那么作為家長,怎樣才能正確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呢?
1、要及時制止
孩子出現厭學、逃學的情況,家長不要慌張,因為這可能是孩子心理出現了問題。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及時進行及時的制止,避免孩子發展下去,影響孩子的學習。
因此,在發現孩子逃學、不聽話時,家長應該及時對孩子進行制止,避免他們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只有當孩子懂得了家長的良苦用心時,才能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主動改正。
2、鼓勵孩子多和朋友交往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朋友,家長們要及時的發現孩子在交往中的問題,引導孩子多與朋友們溝通交流。
這樣孩子才會知道自己的內心活動,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從而建立起交往的信心。如果孩子交朋友膽怯、退縮,那么家長應該及時鼓勵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朋友多寡。
3、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多交朋友,這樣可以讓孩子改變自己的性格,性格內向的孩子就不會想著跟其他人一起玩,可以多參加集體活動,這樣孩子在與集體活動中會更加的勇敢,性格更加的開朗活潑。
4、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
家長在看到孩子害羞膽小,懦弱時不要直接批評孩子,說孩子膽小有什么用,因為這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你這么說孩子會覺得自己很丑,你越說他,孩子越覺得自己很差,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應該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如果孩子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培養他的責任心,而不是強制要求孩子去參加,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家長應該學會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把他們的意愿與我們的想法結合起來。
總結:
孩子羞怯于上臺演戲,家長不要過多強迫孩子去做,鼓勵他大膽去做,鼓勵他膽子高一點,敢于去挑戰陌生的事物。
當孩子不愿意表演的時候,家長不要急于求成,而應該多傾聽孩子,一起找到孩子其他擅長的東西,再為孩子制定合理的預期,引導孩子去克服這個障礙,讓孩子真正做自己擅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