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結束后家長焦慮的一大表現就是:“孩子會過得怎么樣,怎么能讓我沒了面子,我真是太失敗了!”
大多數家長最困惑的就是:為什么我這么努力地輔導孩子,可成績依然不如預期。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失誤失誤”。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很多家長就是沒有學會調試,都沒有理解孩子,不知道該怎么去引導孩子,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父母放棄的學業,可能是因為之前的事沒發生,就把責任歸咎在孩子身上。
其實,父母完全可以這么告訴孩子:
“其實你媽媽以前也是一個特別努力的人,才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就,所以也沒有辜負你的學習和努力。”
那么孩子自然也會努力學習,如果父母能夠讓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自己的愛好,并且有堅持下去的信念,那么父母給孩子傳遞的力量,會比打罵孩子更加的有效果。
2.尊重孩子,不要過度焦慮
因為在很多父母的心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其實家長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摧毀孩子。而孩子不愿意學習都是有原因的,所以,要找對原因,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孩子的問題。
比如說,孩子不愿意學習,一定是有學習的困難。那么,父母就要先去找到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然后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改善。
有些父母就會問了,孩子學習不好,是不是就沒有學習的困難?其實不然,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存在著畏難情緒,怕學習的困難。
有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會產生畏難情緒,父母就可以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更有信心面對學習。
比如,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可以在一旁幫孩子樹立信心,告訴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加油!我的孩子!”
或者,讓孩子看看別的孩子是怎么學習的,并且結合實際情況,讓孩子做做運動,或者鼓勵孩子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慢慢的孩子的信心就會增強,在以后遇到困難時,也能夠更加有勇氣面對挑戰。
當孩子出現畏難情緒時,父母不可以一味的批評孩子,更不可以打擊孩子,要耐心的引導孩子,要讓孩子勇敢的面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
2、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總是表現出消極的情緒,而且難以溝通,那么父母就要及時的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空間。
并且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面對生活,而不是父母去強求孩子如何做。
當孩子能夠自己做主時,那么孩子的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性格也會越來越自信,自然而然的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3、家長要懂得以身作則
家長要懂得把控自己的情緒,不要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不要自己去對孩子做出負面的行為。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非常容易發脾氣,這樣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行為習慣對于孩子是十分的影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父母要懂得發脾氣,也要懂得反思,不要給孩子身上帶壞的東西。
四、如何教孩子聽話
1、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很多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會采取比較強硬的教育方式,這就會讓孩子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和父母分享,即使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孩子不愿意說想法的時候,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也許孩子不愿意說的時候,孩子可以說一說事情的真實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覺得父母是壓迫著自己,自己不懂事,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也會變得更加的叛逆,所以學會傾聽是很重要的。
2、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父母要學會聆聽孩子的想法,這對于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可以試著在孩子身邊靜下來去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同時也會讓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
3、給孩子適當的建議
在這個階段,其實父母應該更多的考慮到孩子的想法,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完全是在建立之后的,如果父母沒有引導,孩子很容易成為父母的”情緒垃圾桶”,所以想要讓孩子學會傾聽,那么就要學會耐心的去傾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