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規避焦慮傳導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并且個性的發展也很重要,正如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個性一樣,也有他的優勢與劣勢。
文|楊海樂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于我們這些人而言,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是自己的感受被接納與理解。因此,我們要認真思考,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究竟哪些行為是不受孩子控制的,哪些行為是讓我們覺得生氣的,以及如何與孩子正確的溝通。
1、家長要學會向孩子示弱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如果只是家長在說,而孩子并沒有真正的去感受到。
如果家長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滿足自己的某些愿望,而自己卻沒能滿足自己的愿望,這就容易激發孩子的情緒,導致他們出現頂嘴的情況。
孩子在公共場合時父母要學會向孩子示弱,因為這能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2、不要欺騙孩子
對于孩子的頂嘴行為,很多家長會采用哄騙的方式,比如說:“你別哭了好不好”、“我幫你把地上的東西拿過來”等等,這些方法是我常用的,但是效果卻不好,因為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使得他們以后不敢在公共場合表現自己,會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
如果家長用正常的態度去對待孩子頂嘴,孩子反而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對自己說“抱歉,我錯了,以后再也不會這樣了”。
3、不要講道理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講道理,不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說一些對孩子有刺激性的話,而是要和孩子進行耐心地進行溝通,以理服人,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在哪里,以后改正。
4、減少娛樂活動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盡量減少娛樂活動,做到不玩手機,減少娛樂活動,減少對孩子的誘惑,這樣孩子也不會總想著玩手機了。
5、多做一些戶外運動
孩子喜歡玩手機也多半是因為覺得太無聊,沒有人陪他玩,所以只能去玩手機。因此,家長們要抽時間多陪伴孩子,通過增加親子互動來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當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然就不會沉迷于手機了。
4、父母要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對于現在的很多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父母經常會以兄弟姐妹之間的身份出現,經常會說:“你看人家那誰誰誰,多么的優秀,你看看你,學習那么差!”于是乎孩子就被孤立了,孩子自然也就不想和父母交流,住校了。
所以父母要多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喜好,找到和孩子溝通的共同語言。比如周末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去博物館欣賞歷史文化,去爬山,去運動,去參加親子活動等。父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可以平等交流的個體,不要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比較。
而且要特別注意,家長如果在同孩子說話時,經常夸獎鼓勵,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感受到自己的優點被父母看到。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鼓勵而更加自信,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也會更加大方得體。
3.讓孩子多多參與集體活動,適應集體生活
每一個人都要融入集體生活,融入集體生活。家不是一個人的,家長不能一刻不停地陪著孩子,甚至陪著孩子去參加集體活動,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而家長們可以試著把孩子交給老師,讓老師適當地參與到孩子的工作中去。
這對孩子和家長都是一種尊重,更有利于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減少孩子與別人發生矛盾的幾率。
孩子們學會交往更加的復雜,家長們要為孩子做好榜樣,注意孩子的行為習慣,有的時候,家長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更加的沒有自信。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與同學交往的情況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