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父母委屈的孩子
孩子每次考試總是不及格,家長愁的不行。
家長們真的想盡各種辦法,都沒辦法把孩子的成績提升起來,如何提高成績?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又要補課了,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家長們真的著急了。
小明是一位普通家庭的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不怎么好,但是,在其他方面卻表現很突出。
小明的父母很是著急,他們總是對小明的成績過度關注,想著能讓孩子保持在前20名,這個目標高到下個目標。
在父母眼中,小明的成績一直是很好的,他們覺得只要在學習上有進步,就是好孩子,這樣一來,本來平常心對待的學習成績反倒是中等偏上了。
小明很努力,但成績就是上不去
小明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能考上重點高中,從小就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可是,小明的成績就是上不去。
為什么會這樣呢?
父母覺得孩子辛苦,讓孩子學習,孩子壓力很大,于是,天天家里的學習氣氛就會很壓抑,學習效率就會很低。
小明的父母以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不夠努力,所以想讓孩子多學習,但是,小明的父母從來不愿意聽孩子解釋自己的壓力,總是用自己的大道理跟孩子講,就算是講出來了,孩子還是覺得自己是在給父母學,所以孩子就會去逃避。
小明認為自己不行,可能就會經常不去上學了,他把自己困在家里,通過玩游戲,開心地玩起了游戲,不想學習,也不愿意跟父母溝通。
那么,這個孩子可能就會出現厭學的情況。
厭學的原因是什么?
01
父母期望值過高
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就容易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會滋生出一種無力感,他總覺得無論怎么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也是沒有用的,這會導致孩子干脆就不努力,放棄努力,從而自暴自棄。
02
包辦、監督、控制孩子
在孩子沒有獨立能力的時候,父母總是在他身邊,孩子就會淪為父母的工具人,父母把孩子管得太多、太嚴,孩子就會出現偷懶的情況,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沒有生活自理能力,長大以后就很難生存。
03
埋沒了孩子的才能
孩子在沒有自立能力的時候,父母總是在幫孩子做,導致孩子無法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意識不強,所以才會這樣。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老師曾經講過一個“厚臉皮”的故事:
他的兒子在街上亂跑,別人說不準時,兒子的爸爸就帶著兒子一起去了衛生間。
當他發現兒子沒有逃走的時候,他問兒子說:“你為什么要跑呢?”
“因為要管住嘴,沒有力量。”
“如果你不想讓別人說不,就直接用你的方式,讓他知道你很生氣。”
兒子說完這句話后,他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情,可是后來這個事情也發生了,這個爸爸向兒子道歉,兒子聽到爸爸的道歉后,也不再大聲吼叫了,而是把頭低下去了。
剛開始他只是一個勁地在抹眼淚,后來他開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看到兒子哭了,他也就放松了一些,后來他也開始和孩子們一起進行溝通,他告訴兒子:“爸爸每天都會和你說很多話,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我都會認真聽,不再像之前那樣了,好了很多,謝謝你,你辛苦了。”
李女士這才發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于是她改變了,不再一味去吼罵兒子,而是給他選擇了一個比較安全的方式,她告訴兒子他的這個決定是很不錯的,他可以做出很好的選擇,他選擇的是擅長的科目,可以慢慢地改善自己的成績。
當然,如果孩子實在不想讀書,也沒有關系迫切想要輟學,那么父母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提出建議,讓他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讓孩子明白,他其實有能力也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迫謀生。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李女士的處理方法是比較明智的,她選擇了先不發脾氣,先去了解孩子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到孩子。
而對于李女士的做法,她認為,尊重孩子的選擇自然是對的,如果一味地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很有可能會激起孩子心中的叛逆,如果強行壓制孩子的意愿,很有可能會起到反效果,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爸爸媽媽都會陪在他身邊,給他安全感,這樣一來,孩子才能對自己的人生產生積極的看法,將來也會對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交關系。
另外,李女士的處理方法,其實也是值得所有父母學習的,當孩子出現“早戀”行為時,作為父母要積極地引導孩子,
教會孩子如何在這個時期,把重心放在學習上,不要因為一時的盲目沖動就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
而不是因為一時的沖動,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這樣反而對孩子的人生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