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三歲怎么那么不聽話?
這是困擾很多家長朋友的一個問題。三歲以前,小寶寶還不能自立。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現在父母們都覺得孩子的這種情況就是天生的。
有很多父母說,我家寶寶很聽話,很喜歡小動物,都是逗小貓玩,那天我跟他聊天,說了這么多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說了。我跟他說,你說的就是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不會故意的去鬧。然后,我就故意去問他,你覺得現在是幾點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他說,7點了。
然后我說,那7點前你是不是聽到窗外鳥叫聲就去彈鋼琴?他說,不,我不喜歡彈琴。我就告訴他,鋼琴是個音樂。
第二天晚上,他回到家,我問他,你今天為什么又不想彈琴呢?他說,因為我爸總是說,再不想練琴就叫警察叔叔抓你吧,當警察叔叔抓走你可以嗎?他說可以。
但是,到了晚上8點鐘,他還是不想彈琴。我看到他已經躺在沙發上睡著了。他爸爸還是不忍心,又帶著他去了隔壁房間,結果,聽了幾分鐘的音樂,然后就睡著了。
他爸爸說,「我要是睡著了,他可不是睡著了。」
我去看了一下他,黑著臉的,應該是他爸爸的聲音,像是不高興的樣子。
他爸爸一邊說一邊想:怎么才能讓他睡著,他才3歲多呢?我一直耐心地跟他解釋,我不讓他這么鬧,也不讓他這么鬧,所以他一直都是待在房間里,看手機的,或者哭,隨便他。
他爸邊看電視邊玩手機,不理他。他心里也不好受,也不好意思,他知道,以后長大了,我也要玩,現在不玩了,我還要玩。
哈哈,兒子又開始有了新的興趣了。
6.共情關注
接著上面的那個例子,我們來總結一下:當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回應?
這里我總結了下面幾點,希望能幫到你。
“共情關注”
這個詞聽起來很簡單,其實是一個非暴力溝通的概念,用來形容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
我們和孩子交流時,總是習慣性地把自己放在一個高姿態的角色,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習慣性地用命令式的語氣,那么我們的表達方式就是:“你必須馬上停止啊,否則我就不帶你出去玩了!”
命令式語言是這樣的:“你必須馬上給我把房間整理好!”“你今天必須把玩具整理好!”“你今天要把垃圾桶里的垃圾放回去。”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錯誤行為上時,就會忽視孩子的存在,缺少了解的機會,孩子也會缺少了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德韋納曾說:“當語言表達的功能受損時,人們隨之而來的感覺,昏迷就好像是身體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大腦就會停止工作。”
吼叫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1)
孩子會變得非常自卑
雖然父母在吼叫孩子的時候都是理性的,但是當父母在吼叫的時候,這種反應是非常不理智的,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我們在吼叫時,會給孩子一個暗示,就是你可以很蠢,而且吼叫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叛逆。
2)
孩子會變得自卑
有時候,孩子在被吼叫的時候,可能會非常害怕,甚至會對父母產生厭惡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孩子的內心其實是非常渴望被父母認同的,尤其是負面情緒,更是如此。
因此,當父母大聲吼叫時,孩子的內心也會變得非常的恐懼。他們不敢也不愿意表達,只會默默的忍受著父母吼叫的這種暴力,這也會讓孩子內心對于父母的吼叫產生抗拒的心理。
3)
孩子會變得性格暴躁
父母吼叫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越發的老實,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犯錯誤,害怕自己不被父母喜歡。
當孩子內心開始對父母產生厭惡的情緒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甚至會變得性格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