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會揍嗎?
現在的孩子不聽話,大都是家長溺愛造成的。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國外的一個男孩,經常偷拿家里的錢去買玩具,花掉了父母多年的血汗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結果,父母痛哭流涕,哀求孩子要么就給他,讓他認錯,換來了孩子“皮肉之苦”。
很多網友在看完這則新聞后,都紛紛對男孩感到很痛心,說男孩性格太“好強”,經常對自己動手,可是內心還是非常脆弱,他們的父母卻不以為然。
但對于那些聽話乖巧的孩子,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看家長如何正確管教叛逆的孩子。
01
14歲的兒子叛逆厭學
上初二的小宇變得貪玩手機不上進,有時候在學校上課時間不注意聽講,回家后還是在玩手機,跟父母要錢卻不給,這讓小宇感到非常惱火,回家就沖父母喊:“你能不能別的父母來管我?把手機給我!”
小宇的父母聽了這話,直接把小宇的手機沒收了,并且在小宇的手機里加了一個網友,表示自己沒有收手機,而且自己根本就沒有收,小宇很生氣,就跟父母要錢,結果小宇就不肯還。小宇的父親就非常生氣了,一把抓住了小宇的衣服,直接把小宇的手機從陽臺上扔了下去,孩子也就真的就離家出走了。
可見,孩子離家出走了,家長要考慮到底是什么原因,孩子才會離家出走。為什么會這樣呢?
02孩子為什么會離家出走?
心理學家在接觸孩子離家出走之后,發現自己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一直存在的問題。
很多家長,由于孩子年幼無知,加上自身的過錯,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就任由孩子離家出走。
家長就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會離家出走?
一、孩子為什么會離家出走?
孩子在離家出走之后,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首先,可能會大聲哭鬧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在商場和商場里面,跟在爸爸媽媽后面,大聲哭泣,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這種行為在孩子的身上根本無法找到,我們也許會看到這個孩子很不聽話,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這其實是孩子在跟我們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應該選擇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有的家長會說,我家孩子只是脾氣不好,跟誰都相處不好,
其實,這是孩子沒有能力跟家長對著干,或者是,他沒有辦法跟你去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也就慢慢變得跟家長不一樣了。
其次,有的孩子做錯事,會跟家長說,
“我錯了,再也不敢了,我怕你們又要罵我了。”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很容易把自己的壞情緒藏在心里,不愿意跟別人交流,做什么事情都很被動。
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很差,不善于表達,遇到事情不會跟別人交流,自己有情緒也不會表達出來。
甚至還會影響到以后的人際關系,或者是長大以后走上社會后,容易跟別人產生矛盾沖突。
第三,有的孩子很容易焦慮,家長會覺得是不是我對孩子太嚴格了,所以才會對孩子嚴厲,導致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變得更加焦慮。
其實焦慮也是一樣的,孩子焦慮時,他的大腦會自動關閉對話的通道,所以不需要孩子過多表達。
如果孩子的情緒很大,卻不能表達,或者表達能力不足,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暴躁、易怒,所以一定要盡量避免以上的方式。
第四,如果家長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孩子,可以試試“魚缸法則”
,和孩子制定規則,限制孩子的自由,而不是把他們完全放開,甚至放任自流。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他認為:
是“我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我有我的想法,我能夠決定自己的行為,所以,我需要別人的幫助。”
所以,當孩子總是在某一種環境下,表現出和你不同的一面時,我們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