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二了總是不聽話怎么辦?(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否則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沉迷游戲,甚至還會影響學習,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
一、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叛逆心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在初二的時候,父母可能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厲,甚至打罵孩子,雖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有時候會覺得父母太嚴厲了,不聽話,總是管著管著,也不對自己好臉色,于是就出現了叛逆心理。
有些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越長大,跟父母的話就越少,但是有的時候孩子越大,父母對他的說的話就越話越多,也就越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了。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用家長的身份在孩子心中種下了一種獨立的意識,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有自己的個性,孩子也是一樣,如果父母的身份不同,用對待大人的態度跟孩子相處,用跟孩子相處的方式跟孩子相處,那么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所以,我們要理解青春期孩子的這些特點,也要尊重孩子的這些特點。
2、面對孩子說“不”,父母要堅持自己的底線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父母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但是當孩子說的時候,父母也要堅持自己的底線,孩子說不,那么就不要管了。
孩子說“不要”,并不是對大人管太多,而是沒有達到真正的“平等”,就一定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孩子,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做出適當的回應,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不可以隨便妥協,否則就會助長孩子以哭鬧和胡攪蠻纏的行為。
3、保持足夠的耐心
父母的耐心和堅持是孩子真正能夠接受的,父母應該做到不打斷孩子的話,不對孩子進行評判,但是也不可以做任何評價,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不要去評價,只是要把控好度。
4、適當的讓孩子體驗一些“挫折”
如果父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能夠讓孩子學會自己慢慢冷靜下來,那么當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就不會那么容易沖動,不會因為自己的沖動而發生激烈的事情。
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因為這些技能在生活中都是可以做的,只要能夠做一些比較容易的事情,那么孩子就不會再鬧脾氣。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很嚴重的事情,他們會因此而覺得父母不關心他們,是一種不想因為他們鬧情緒,而感到內疚的行為。
5、孩子情緒穩定以后,父母要及時的進行安慰
在孩子的情緒穩定以后,父母要及時的安慰孩子,讓孩子從悲傷的情緒里面走出來。如果孩子比較小,父母可以及時的給孩子進行安慰,讓孩子慢慢的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
總結
其實大部分孩子之所以會變得非常的任性,都是由于孩子的父母過于溺愛,不舍得讓孩子承擔自己的錯誤。但是只要孩子的父母能夠給孩子做出一個表率的話,那么孩子的任性也就會慢慢的消失。
所以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夠讓孩子適當的進行自我調,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的健康的成長。同時也能夠在父母的幫助下,慢慢的走出家庭的不良影響,獲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