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常調(diào)皮不聽話該不該打?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當然是不應該打,尤其是孩子皮,打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之前看過一個小視頻,一個小男孩調(diào)皮搗蛋不聽話,媽媽忍不住就打了他幾下,結果小男孩就開始在地板上撒潑打滾,媽媽以為孩子只是吃軟了而已。結果媽媽一氣之下就打了孩子屁股幾下,沒想到小男孩居然和媽媽頂起嘴來,同時開始大聲地叫喊“媽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看到這個視頻,我真的很替這個媽媽感到惋惜,或許這是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有過的,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打在孩子身上,痛在娘心上”。
打完孩子后,我們往往會覺得不知道是什么問題,也不知道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更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正童年的性格缺陷》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做“有效犯錯誤”。
簡單地說,就是指那些看似毫無道理,卻能夠幫孩子更好地成長的父母。
父母如果能夠好好對待孩子,不打不罵,并給予正確的引導,相信孩子們會更加優(yōu)秀。
被打后的孩子:
童年是一團亂麻
說實話,我真的很慚愧,當時的我并不懂教育孩子,一心想著快點長大,逃離父母的管教,長大了就好了。
可是這樣的想法,不僅沒有用,反而讓我和女兒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我和女兒的親子關系也越來越差。
聽完我的講述,老師告訴我,其實青春期孩子有時候真的挺可怕,他們也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父母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需要父母真心實意地陪伴。
那天晚上女兒和我說,她又對我說,說了一件讓她特別傷心的事兒。我當時非常震驚,也非常驚訝,為什么我會對孩子這么冷淡,而女兒說,他們沒有從心理上親近的朋友那里接受女兒。
他們可能從來沒有真正地理解過孩子,沒有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感受。他們總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壓制孩子的想法。
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的感受,只是以自己的感受為標準,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孩子不遵從,父母就生氣,就動手。
孩子不喜歡讀書,父母就想讓孩子去讀些職業(yè)學校,認為孩子如果讀完大專就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在工作中并不比其它的孩子輕松。
孩子原本優(yōu)秀,父母卻傷害了孩子。
父母自以為是,父母用自己的高學歷對孩子的能力碾壓
很多人說過一句話: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
有的人覺得,上了大學沒用,不如出去打工,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好工作,在社會上大展身手。
可是,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法國有一位叫克里斯托弗的高中生撿起了金字塔尖,他站在金字塔尖的頂尖,一邊讀書,一邊賣豬肉。
可是,比爾蓋茨身邊的人知道嗎?
他的家里沒有錢,沒有圖書館,沒有圖書館,沒有淘寶,更沒有公園,只有一個市區(qū)的書店,這是他唯一的家書。
可是,他卻意外地考入了哈佛大學,并且成功地從哈佛大學畢業(yè),成為了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家。
比爾·蓋茨的父親說:“教育孩子不能靠本能,而是靠童心。”
我們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自由奔放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因為一切的美好都是需要孩子的一種能力。
很多事情,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它就像是“高糖陷阱”,它就像是減肥的過程中的“毒藥”,孩子漸漸地越來越不愛吃飯,身體越來越差,各種問題出現(xiàn)。
因為從前的孩子,通過看電視來獲取知識,使得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就如同看到了一個快感缺乏的“毒藥”,就如同吸毒一樣,一旦成癮,就像吸上癮一樣,很難戒除。
因此,我們的家長,應該把孩子沉迷于手機的原因,變成一個家長自己的原因,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減少玩手機的頻率,而不是讓孩子杜絕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