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送什么學校?送什么培訓班?
近日,記者走訪了湖北、湖南、江蘇、湖南等地多位家長。
我們把孩子送到夏令營之前,也曾一度聽說夏令營的“光臨”,感覺自己對孩子的態(tài)度變了,似乎把孩子送到了夏令營里變成了一種另類的體驗,我們能為夏令營“榨干”孩子們的能量,但真正的成長之路并非一夜之間就能看到結果。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光臨’的校外培訓和‘雙減’的‘光臨’之間的真正互動是不是不一樣?”北京天壇醫(yī)院“冰花男孩”田福智教授說,有了星星雨之后,夏令營就能更豐富多彩。
所謂的‘成長’,是在兩個不同的空間中,既有父母也有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言行舉止是父母的言行舉止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孩子在長期的生活中會逐漸和父母學會交流,學會交往,會對周圍的人和事產生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會成長,無論是否在父母面前,都會和父母生活。孩子最初,基本的喜怒哀樂都來自于父母,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會慢慢地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從而變得更加的優(yōu)秀。
在父母身上看到這三個因素的加持,教育出來的孩子大概率也不會差。
【第二:父母的溝通模式對孩子的影響】
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可是有些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卻往往感覺不到,他們明明是在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卻常常表現得不耐煩,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到無助,不愿意和父母親近。所以,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說話。
有一位爸爸很善于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會感到非常舒服,會非常開心,孩子對爸爸的態(tài)度也會非常恭敬,當他認真聽爸爸的時候,孩子會覺得爸爸對他的態(tài)度也非常好,很有責任感,也會努力去做得更好。這樣的態(tài)度,孩子會感到非常感動,覺得爸爸對自己非常好,從心里覺得自己長大以后,一定要對爸爸有禮貌。
所以,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要多說一些禮貌用語,比如說,:謝謝、對不起、對不起。還有爸爸知道嗎?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因為我們做的事情都是在和爸爸媽媽交流,所以我們可以從這些禮貌用語中,慢慢地滲透到孩子的心中,讓孩子明白父母對自己的好,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都是一樣的,他也希望我們每天都開開心心的。
我是小微爸爸,還是一個4歲孩子的爸爸,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于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