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不聽話家長上班怎么辦?
隨著疫情的持續,很多家庭都迎來了孩子在家。隨著家庭教育的推進和社會教育的普及,很多家庭的孩子都跟著家長,養成了非常不聽話的壞習慣,讓家長們很是頭疼。
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父母都是比較辛苦的,因此很多家長們都在外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讀書。但是有一部分家長,他們覺得讀不讀書,孩子長大之后跟不上社會發展,就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所影響。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來解決。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什么家長越不愿意讓孩子上培訓班?
【原因一】:家長舍不得花錢
“我家孩子從小就不愛學習,可是我又是做生意的,為了給他報班,花了大價錢,給他報了好幾個輔導班,報了一堆的輔導班,結果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升,反而越來越差,孩子自己也越來越厭學,不想學習了。”
【分析】
那么,為什么孩子會產生厭學情緒呢?
首先,沒有學習興趣
。所謂的學習興趣指的就是孩子主動學習,而不是家長的要求,被動學習。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就是要把孩子學習興趣扼殺在搖籃里,或者認為孩子這就是要學習,那就是要學習。這些想法都沒錯,但是孩子往往是被動學習的,他就只能和家長學習,因此家長在給孩子灌輸知識的時候,往往只會說教孩子,而不是問孩子真正學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要善于思考和發掘孩子真正學到的東西,而不是把所有的知識都堆積在孩子腦袋里。
其次,家長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很多家長總是簡單粗暴地指責孩子不愛學習,認為孩子就是要這樣玩,打一頓,吼一頓。但是孩子的心智都是不成熟的,這個時候,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從而產生叛逆心理。家長打罵孩子會給孩子的心靈上造成傷害,他們會認為既然家長打罵我就是不愛學習的表現,而且我還不如不學習,但是爸爸媽媽就不會愛我了。
《兒童心理輔導班》里面有一位父親就是,知道打罵孩子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他選擇尊重孩子的想法,對于孩子的行為和成績只是給予正面的指導,而對于孩子的努力,只是不對孩子表示認可,讓孩子感覺到壓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再和父母進行溝通,也不想去聽父母說自己內心的想法了。
2、不認同父母的行為,是對父母行為的不認同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的一期節目中,演員胡可媽媽說讓安吉以后吃飯,就讓他打布娃娃,不打完孩子心里就會覺得委屈,但是安吉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反而覺得媽媽一點都不理解他,覺得自己明明就是想打布娃娃,媽媽為什么不允許呢?最后胡可媽媽終于忍不住崩潰了,一把關掉了正在打娃娃的小熊,并且說:"你這是不尊重我的表現,我會擔心你的眼睛會被打壞,到時候你再打我,我就會很傷心了。"
這個時候胡可的媽媽才真正的意識到,孩子的行為其實也是一種向我們發出信號"我需要你"的信號。
他們會有很多自己的表達方式,父母看到孩子行為的時候,更多的是要關注孩子行為的本身,而不是作為父母的評判,孩子的情緒就代表了他的情緒。而孩子的"情緒"正是父母對他們的"情緒"所傳遞的,也就是父母的情緒。
當我們看到孩子不聽話、搗蛋時,我們自己首先就會產生焦慮、生氣、憤怒的情緒,也就是說,我們知道自己這樣做的不好,但是我們也會對孩子發脾氣。但是情緒是有一定的度的,當我們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時候,孩子會感到非常的不知所措,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家長的情緒上面,不再會好好聽父母說話。
2. 只看到孩子的錯誤,卻沒有看到孩子的努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時候看到孩子做的不好,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