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總是磕到碰到很疼的地方,這就是我說的“扎心的疼”。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讓我特別痛心。
孩子正處“可怕”的年齡,被家長打了三下手心,雖然不痛,但是疼的心還是會落下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挨了打之后,說痛并不是因為疼,只是疼的同時還有自己的家長。
原來,孩子媽媽打孩子,給自己的錯覺太深,原來孩子一被打,就會反思,然后就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又過了幾天,才想起了打孩子,事情過去這幾天才算結(jié)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孩子不聽話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
孩子的性格天生就有差異,有的孩子天性就比較溫和,有的孩子天性就比較任性。
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總是習慣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真的有認真去聆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孩子要怎么做,要怎么做。
我們要認識到,孩子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有的孩子行為舉止我們看不慣的時候,恰恰是他表現(xiàn)出來的發(fā)展需求在推動他發(fā)展。
我們總是想方設法的幫助孩子去改變他,但是事情就是這樣往往會出怪圈,明明知道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可是還是還是忍不住去做。
比如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說什么都不愿意去,但是去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孩子什么都很喜歡,并且每次去的時候都會主動的融入到里面。
然而為什么孩子一到學校之后就不愿意去了呢?
在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的時候,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接納孩子有獨立意識的階段
很多父母只要看到孩子不愿意去上學,就會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去上學。
但是我們要明白,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有自己獨立意識的。
所以要理解孩子不想去上學的情緒,比如說孩子說自己肚子疼,那么我們家長就要去理解他的這種情緒,因為我們知道當一個人肚子疼的時候,并不是因為他這個人疼,而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感覺無能為力。
其次,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先試著去理解和接納孩子,他其實肚子疼,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一種內(nèi)心的宣泄。
我們可以詢問孩子,你能不能告訴媽媽,為什么你想要請假的時候不去上學,媽媽聽到了也會很著急,并且和你一樣感同身受,
你不想上學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媽媽理解你,媽媽也知道你不想上學的原因,那你想怎么辦呢?也是想請假啊?那媽媽也會和你一起想一想,也許你就會想,既然你愿意請假不去上學,那你覺得怎樣才能讓媽媽和老師開心起來呢?
你要不要跟老師聊一聊?他是不是也會不想上學呢?你想想,一個老師每天都要面對那么多學生,他要去面對那么多學生,確實也很累,他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教學壓力,還有升學壓力,還有同齡人的人際交往,還有繁重的課業(yè)壓力。所以,有的時候,你也要去理解一下,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果你對老師的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那老師也會喜歡你的。
你對媽媽的好,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因為,你把媽媽對媽媽的好,都傳給了老師。你知道媽媽最希望你長大成人,所以,你一直是媽媽心里最柔軟的那一個,最希望你一直是快樂的那個。
別擔心老師不喜歡你,因為,老師喜歡一個心存善良、積極上進,有愛心的學生,也喜歡一個整天嘮叨、指責批評你的學生。因為,在媽媽眼里,你一直是最棒的。
這就是媽媽給你的鼓勵、肯定、支持和愛,老師相信,
你一定會讓媽媽溫暖的!
4
孩子,長大后,如果你當了老師,你會崇拜的人同樣也會追隨嗎?你會用你那聰明的強盜邏輯思考、邏輯思考,不愿意做不愿意做的事,也不愿意做不想做的事,因為那是你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