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16歲了強迫焦慮怎么辦?
11歲我就沒有睡過一晚覺,我的焦慮讓我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樣和孩子玩,我喜歡瘋跑,但我不知道該怎么做,我害怕陌生的環境,害怕一個人,不敢一個人吃飯,害怕狗狗,還有就是害怕我在公共場合,躲到廁所里,我害怕一個人呆著,害怕上廁所會被罰站。
我說:“你的意思是,那是不想讓孩子因為不知道社交就被孤立,所以就需要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你一直和孩子呆在一起,他就可以在學校里,在自己熟悉的人面前,學會交際。所以你該放手時就放手?!?/p>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以我給出了很明確的觀點,孩子不應該長期孤獨,上幼兒園更應該是親子間的一場親子“寵物療愈大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呢?在《給孩子社交的快樂》這本書里,就提出了一種目標:讓孩子以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真正的融入自己的生活,從而不給別人添麻煩。
就拿自己吧,大家常說,自己平時最操心的事情,就是跟朋友相處,說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和朋友相處得不愉快,也許你就會覺得被朋友拒絕,心里會難過,也許在這期間,自己跟朋友產生矛盾了,就會想要和朋友說這個事情,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說,心里有憋悶氣,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釋放情緒,這種情況下,朋友就需要來引導孩子如何正確的去接觸和接納友誼。
在書中,作者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這個例子是對于有些差距的孩子來說,不愿意說出來,可能就不會告訴對方,也不想聽對方說話,下面是一位朋友分享的經歷,她女兒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她在八歲的時候開始慢慢地厭學了,拒絕上學。后來通過家長的苦口婆心,女孩的媽媽終于了解到原因是孩子一開始學習成績不好,每次考試成績都不太好,所以媽媽就鼓勵孩子,告訴她只要下次努力就好了,不要總是下滑太多,這次雖然不理想,但是下次如果更加就可以更好了,這樣孩子就能夠去選擇更好的學校了。
然而這個例子里,我們應該去思考我們做父母的到底應該怎么做,應該去和孩子溝通交流,而不是去打擊孩子,導致他現在這種情緒化的情況是很少出現的,或者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家長應該怎么去引導孩子?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他的情緒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只是還沒有達到能夠真實表達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只能用他現在所能夠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和表達。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去理解孩子,而不是去否定孩子,當孩子的情緒已經得到了正確的釋放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去選擇合適的方法去發泄出來。
2.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有的時候,孩子說出的話并不一定就是他內心的想法,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多與孩子交流,在溝通的過程中,多一些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同時,也要及時的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有自信的去勇于去迎接挑挑戰。
3.家長要學會傾聽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是能夠理解孩子的,其實孩子所說的話并不見得就是全部都是經過家長的認真和孩子的真實表達。
而且,有的時候,孩子所說的并不一定是真的就是真的,只是他們想象出來的。因此,家長應該多聽孩子所說的話,當做自己的朋友,認真對待孩子所說的話。只有傾聽孩子的話,才能達到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的目的,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
家長學會傾聽,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真正的溝通是要學會如何去傾聽。這種傾聽是不帶任何評判的傾聽,這種全神貫注的傾聽,也是有效的傾聽。
三、積極傾聽的原則
傾聽,在溝通中往往是家長單方面的傾聽,要能夠理解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有解決的方案,但是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傾聽的意愿。在傾聽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會得到舒緩,也能夠讓孩子嘗試著去思考,從而讓孩子對于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更好的認知,進而找到最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溝通的過程中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要有耐心,也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讓孩子在不傷害的情況下,培養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去解決問題。這樣孩子的內心的溝通能力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四、獨立的品格和自信心
溝通能力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應該做到不訓斥,不辱罵,不毆打。應該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己動手能力。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只要讓孩子學會思考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將來有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學會自己整理書包,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而不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