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被遺棄的孩子
2021年4月9日,南寧一位10歲小男孩爬到墻角的墻壁上玩,時不時去探頭,翻來覆去不回然,被他的媽媽發現,嚴肅地教育他“不要爬樓頂,會摔傷的!”
最后,他的媽媽的話觸動了他。他說:“爬什么爬,現在就在下面玩吧,下來就在下面玩吧。”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男孩指著一臺被掛在墻上的大型攀巖樂高,央求媽媽買給他玩。面對孩子的訴求,他的媽媽解釋說:“這個樂高積木不是你的,是我和你爸買的,不是你的。你自己不知道買什么拼積木,非要買這個拼積木拼成啥子。”
后來,男孩的媽媽在采訪中說:“我們家從小就給孩子立規矩,什么東西不能玩,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告訴他什么事情堅決不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錯事要受到懲罰。如果孩子能按照規矩去做了,父母要及時表揚。”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只要給孩子講好規矩,孩子就必須遵守,否則就不允許孩子再玩了。然而,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規則本身就是用來遵守的,人都是追求自由的。
規則本身不是問題,但需要限制孩子自由。可是,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必須無條件遵守規則,孩子沒有遵守規則,父母在規則面前顯然是失敗的。
孩子犯錯了,父母可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你要知道,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無論對錯,家長都要“溫柔而堅定”地執行,當孩子發現他哭鬧耍賴時,他也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適當的懲罰,能夠讓孩子更好地遵守規則
教育家杜威說過:“自然懲罰法則,是先讓孩子處于自然懲罰中,并且讓他知道有懲罰的可能。”
之前看過一期節目,女兒一直在媽媽后面一直哭,這讓媽媽很心疼,但當她不哭的時候,媽媽依然溫和地說:“哭吧,媽媽再給你買一個。”
在媽媽眼里,哭本身就是軟弱的表現,而女兒哭正是為了讓媽媽心疼,止哭也正是她本能地表達情緒的方式。
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適當的示弱,讓孩子哭個夠,不僅能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且能夠培養孩子的情商。
為人父母的我們,有的時候,孩子會哭的時候,我們可以拒絕孩子,但是當他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以溫柔的態度去對待他,讓他能夠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能夠感受到父母的心。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天性是玩耍,但是父母的任務又是工作,所以,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就會直接讓孩子停止哭泣。
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對父母產生怨恨,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會管控自己的情緒,長期下去就會養成愛哭的性格。
而這時候,父母就要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著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引導孩子從而變得更加乖巧,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更加融洽。
3.及時改正孩子的錯誤
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責罵,這就會讓孩子內心產生畏懼感,認為父母在指責自己,因而變得越來越叛逆。
其實,孩子犯錯誤是有很多原因的,在父母嚴厲的態度下,孩子很可能會出現逆反心理,對于父母的打罵,也會產生不滿,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要及時改正孩子的錯誤,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愛哭的人。
父母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不讓孩子養成這種習慣,那么孩子長大后可能就會變成一個愛哭鬼。
四、如何糾正孩子愛哭的習慣
1.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孩子之所以哭是因為內心有委屈,他想要被人們理解和接納,所以才會哭。
所以父母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的糾正孩子的這種心理。
2.找到孩子愛哭的原因
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哭是不對的,而馬上給孩子貼上愛哭的標簽,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哭是一個不好的行為,對孩子的性格會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