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焦慮哭鬧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今天,家長群里一位家長講述了她經歷過的痛苦。
前幾天,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哭鬧哭鬧,這位媽媽就十分焦急,突然他突然發現女兒不在了,原來女兒竟然不知道什么時候就不見了,這讓她十分的擔憂。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去了幼兒園,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讓她一下子非常的不適應。
孩子平時在家的時候,總是呆在家里,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都不想去幼兒園。每天不是在家里黏著媽媽,就是在幼兒園門口也不愿意進去。媽媽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受了什么委屈,于是這位媽媽每天都在尋找,就在網上找到了很多關于幼兒園老師的各種虐童視頻。
直到看到很多的真實案例之后才知道原來這些悲劇是有原因的。
原來,一二年級的時候,因為不聽話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后來就不太愿意去幼兒園了,原因是因為“不想去幼兒園”,就連媽媽自己也不愿意。后來,媽媽媽媽和孩子的老師關系處理得很好,孩子在幼兒園里面不僅表現得很活潑開朗,而且成績也是越來越好。
所以,當我們覺得孩子不聽話時,其實是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一、為什么孩子不聽話?
1、以自我為中心
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整天忙于工作,不懂得引導孩子,因為沒有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任由孩子自己成長。但是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自己又想讓孩子糾正自己的行為,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
當孩子到了幼兒園,老師會及時告知家長,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當老師問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會說:“你沒有按照老師說的做,我就打你”。當孩子犯錯誤時,如果家長能夠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會有更好的行為。
2、內心缺少安全感
安全感,來自于父母的關愛和理解,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關愛和理解,那么孩子就會感覺到恐慌,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孩子長大后,他們很容易自我封閉,或者缺乏安全感。孩子就會感覺到,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是沒有安全感的。
在孩子心中,自己是安全的,這種想法會一直存在,并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的鞏固,并且也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
關于安全感
安全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安全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要學會的一種能力,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存的一種能力。
一個人只有擁有了安全感,才會自信的去探索外界事物,內心也會充滿陽光。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
安全感在童年早期的影響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會決定著孩子的安全感。
研究顯示,安全感對一個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恒久的影響,這種恒久的恒久的影響,也是無法通過后天的培養等來衡量的。
只有在安全感充足的情況下,孩子才能有穩定的情緒和穩定的情緒,而在穩定的狀態下,孩子才能夠健康的發展,才能夠充滿安全感,并且智力也能夠得到提升。
而安全感不充足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幾點表現:
1、自我懷疑
大多數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由于父母長期的不滿足,孩子對自我的懷疑才會更加嚴重,他們會對自身缺乏安全感,就會自我懷疑,不敢去嘗試,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后,也會變得敏感多疑,不自信,在遇到問題時,也會畏首畏尾。
2、 缺乏自信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失敗”這個詞匯頻繁出現在家庭中,每次失敗的時候,孩子的自我都會得到放大,從而變得更加自卑,而如果孩子的自我否認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讓他無法擺脫困境。
3、討好型人格
在我們國家和社會都比較強勢的人群中,擁有這樣一種人格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是從“討好型人格”長大的,這樣的人往往會為了他人的認可而變得很容易出現討好型人格,甚至會出現“討好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