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了孩子不聽話怎么辦?這是許多父母都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孩子在兩歲之后,那個時期的孩子開始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主的發展,并且這一階段父母還應該承受起更多的責任。可是大多數孩子的聽話讓我們內心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焦慮感。
所謂聽話,其實就是一個孩子在學習、生活各個方面都必須遵從家長和老師的意志,所有想法都必須聽從父母和老師的,在為自己的事情負責,所以一旦有人違背自己的意志,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強烈的沖突,從而使他們從那個時間段變更成為那個樣子。
那么什么是青春期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青春期”是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因為生理變化而感到焦慮不安,在這一階段,孩子們會有更多的情緒體驗。對于這些情緒體驗,他們自己都無法理解,自然也就無法理性思考。
這種情緒體驗與身體體驗是有差別的。
青春期孩子的身體會有很大的變化,
除了會導致孩子們身高陡然增長外,孩子們的心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他們會變得非常敏感、脆弱,對任何事物都很關注,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
然而,由于年齡的限制,孩子們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他們只能通過一些錯誤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打架、鬧自殺等行為,都是在向父母宣泄情緒。
同時,如果孩子們的情緒反應和真實的情況不符,也是一種信號,那就要引起重視。
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不要以命令式、控制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多聽孩子說,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引導他們找到正確的解決方式。
其次,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父母平時多與孩子討論事物的邏輯,引導孩子發現事物的邏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后,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
在孩子遇到事情、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急著替孩子解決,而是讓他自己去面對,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如果遇到困難時,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去打敗問題,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當然,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也是需要技巧的,這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和智慧,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勇敢去面對困難,而不是站在父母的對立面。
因此,父母平時要多鼓勵孩子,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替孩子去解決問題。
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像影片《海蒂和爺爺》里的爺爺,為了讓孩子遠離傷害,就讓孩子一個人獨立去處理事情,這種做法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
一個人的一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所面對的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急于幫他解決問題,而是給他機會去解決困難,讓他自己去面對。
即使父母知道“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但是父母也不要急著去改變孩子,而是應該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去面對困難,自己去解決困難,這樣才能更好地成長。
在生活中父母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題,而孩子往往都能夠自己解決,而父母卻總是在幫著孩子解決問題,這樣一來,不僅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心,還會讓孩子變得很有依賴性,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也會選擇逃避。
父母應該如何利用“破窗效應”教育孩子?
1、父母要有耐心
我們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放棄了對孩子的教導,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孩子多溝通,而不是因為孩子一時的沖動就放棄了教育孩子的想法。
2、加強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建設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都比較粗暴,看到孩子有一點錯誤就想罵,甚至打孩子。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乖乖的聽話,認為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孩子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在他們的心里會產生很多的問題,而且孩子會把自己的所有的內心世界都封閉起來,不向外界傾訴,自己一直憋著,不敢與人交流,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封閉,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越來越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