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有焦慮癥有哪些表現
著名精神科專家、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特聘精神科主任鄒小菲主任醫師,從一個典型的案例,分析了焦慮癥的早期表現。
趙曉燕,女,9歲,本名叫可可,從小被家長、老師寄予厚望,一遍一遍的重復演算,她平時講,只要想到忘了都會吼自己,而且自己的脾氣也越來越大,與父母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有時甚至想到了死。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趙曉燕是一位精神科醫生,曾診過一位因焦慮情緒導致出現幻覺的少年,她發現,她為了讓兒子不能在公眾場合大吵大鬧,足足等了兩個小時,在樓道里崩潰大哭。
隨后她在小廣場上,拉著兒子出來轉悠,在玩游戲時,兒子就坐在角落里,小云非常專注,兒子顯得特別開心。
可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兒子的情緒變得異常古怪,完全無法集中精力去聽自己說話,連跑三步拉媽媽都得催著她,甚至動不動就哭著喊著讓媽媽帶他去看醫生。
剛開始,她還是挺正常的,但是后來,她越來越焦慮,為了讓兒子專心聽她講課,甚至還忍不住看手機,孩子非常不聽話,大聲說“不”時,她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后來,她在老師面前又發現,兒子最近一年級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不行,學習也不太好,也不愿意好好聽老師的話,還會抱怨老師總是讓她管他們。
于是,她意識到,作為家長,只有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老師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導師,家長要從日常教育中去影響孩子,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越來越優秀。
一、孩子出現“三年級滑坡”現象,主要原因是什么?
1.學習習慣不好
孩子三年級之前,專注力的養成很重要。三年級以后,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成績上升的一方面,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需要做家長的,教會孩子“三年級滑坡”現象。
三年級滑坡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長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只看成績,不看過程。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的成績下滑,就非常生氣,會訓斥孩子,甚至責罵孩子。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還會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認為家長什么都不懂,憑什么要管著自己,所以他們成績下滑。
孩子在小學六年級,有了一些突出的表現,家長會因為孩子成績下滑,情緒不好而大發雷霆,導致家庭氛圍越來越緊張。
這是孩子三年級滑坡的原因,但也是一次破解“育兒焦慮”的機會。
2、家長與孩子溝通,要學會傾聽,也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這個“傾聽者”可以是良師、良師、良師、良友,也可以是孩子的朋友,更是孩子最信任的人,這樣才能和孩子談心交流。
那么,家長該如何做呢?我們可以用以下幾個技巧來改善親子關系,把孩子的情感“阻滯”變成對孩子的“共情”。
1.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小學生的情感需求,一般是比較簡單、單純的,他們更喜歡跟父母分享自己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而父母則是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
當孩子向父母傾訴自己的情感需求時,父母應該表示理解和認同,不應該立刻指責孩子的“幼稚”行為,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不愿意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
父母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這段時間,父母也要適當的放下手中的工作,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聊聊天,和孩子聊聊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才能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安全感。
2.給孩子自由
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父母要告訴他,應該有自由。
這個自由不是無限制,無原則的自由,而是自由可以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
孩子喜歡一個東西,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而這個東西對于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自我的獨立性,
如果孩子的自主性沒有被父母尊重,他們會非常沒有安全感,
因此也會變得自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