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了就不聽話了,那孩子肯定不是好孩子,父母說什么,孩子就做什么,就不想去上學了。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不想上學的想法,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現在的孩子所處的環境,學習壓力大、生活節奏慢、生活壓力大、課外班多,都使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心理,而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的孩子可能自身也難以改變。
據調查顯示,那些中考分流到中職類高中的孩子,往往是從初中開始學習的,初中學習壓力大、厭學的孩子一般都是來自升學率比較高的高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從這個方面看,中考分流確實是利大于弊的,因為中考分流的因素實在是太重要了。
但是如果沒有分流政策,如果沒有高中階段一個教育制度,那么孩子在中考時就很難考出好成績,甚至連一所普通高中都考不上,那么孩子連高中都上不了,以后怎么能夠進入好大學呢?
所以,在這里建議家長要給孩子一個條件反射,孩子進入高中以后,如果能夠考上一個很好的大學,那么在這個假期里,孩子就能夠減少玩手機的時間,甚至在假期里,還能夠預習新課程,這樣孩子的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
如果孩子在高中階段能夠合理的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那么就可以和孩子達成一致,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
這樣的話,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玩手機會影響學習。
其實如果孩子在這個寒假能夠合理的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那么也就能夠在高考后取得更好的成績,對于孩子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也能夠讓孩子在這個寒假里得到更好的成長。
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這個問題,應該如何引導?
1. 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需要以身作則,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孩子才能自覺的放下手機。
2. 約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很多家長喜歡說,如果孩子放暑假每天能夠玩半個小時手機,那么就不限制了,只要他做到了,就獎勵他玩半個小時。其實這樣做對孩子并沒有好處,反而還會讓孩子覺得你對他并不公平,
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就會慢慢的對手機產生不信任,覺得你不信任他,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對手機產生免疫力。
3. 和孩子約法三章
《中小學生守則》里說,有的孩子提出了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那么父母就可以給孩子提出一個可以遵守的時間,約定,下次如果違反了就要相應的懲罰。
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里按時完成了事情,那么父母就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每當孩子的表現都達到父母的預期的時候,父母就可以用獎勵,或者是獎勵,來許諾孩子下次的使用時間。
如果孩子真的按時完成了事情,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獎勵,讓孩子滿足感和對獎勵的認知。這樣既不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
4.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要知道,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就會讓孩子感到安心。
父母的陪伴和關心,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內心是被重視的。
當孩子在內心感到幸福的時候,也會降低對游戲的興趣,減少一些不良的因素對其影響。
另外,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也是至關重要的,盡量要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溫暖。
父母也要意識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著多重身份,多向孩子表達愛意,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
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了事,父母要及時跟孩子道歉,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錯了,自己犯錯誤的原因是什么。
這會讓孩子知道父母的疼愛,從內心深處產生安全感。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會模仿父母身上的品質,父母是什么樣子,孩子就是什么樣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當父母整天抱著手機,卻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你怎么可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何讓孩子學會不偏激、不亂發脾氣,如何教他控制自己的情緒。
其實我們都知道,手機只是一個通訊工具,用它來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孩子通過手機了解到這個世界的美好,通過手機讓自己得到放松,通過手機讓自己得到放松,通過手機讓自己獲得了知識,通過手機讓自己得到了休息,通過手機讓自己得到了放松,通過手機讓自己得到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