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將小升初 家長的焦慮如何處理?
從家長發出的咨詢提問來看,可能出現的問題一般有:孩子交朋友不結識,孩子的自我評價低,孩子的學習表現不如人,孩子入讀的小學不咋樣,孩子成績如何如何,其實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緩解焦慮。
家長要能夠在這方面有一個系統的指導,幫助孩子減少焦慮,但家長必須首先認識到:孩子需要改變,孩子也需要改變,需要學習來提升自我,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學習持續進步。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我們做不到對孩子過度的關心、過度的關注,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的內容,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然后給孩子指出他需要改變的問題,幫助孩子去改善,這一點對于家長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家長容易忽視了孩子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注意,要避免去放大、去放大。
在孩子出現焦慮時,我們要做到:
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然后不要急于求成,不管孩子出現了什么問題,父母都要先對孩子表示理解,再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父母也應該和孩子一起努力去想辦法,給孩子減壓。其實每個孩子在焦慮的時候,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擔心,只是有的父母視而不見的擔心,但是有的父母能夠看到孩子焦慮的那一面,那是很難能可貴的。
父母能夠覺察到孩子的擔心,并且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有一個可以放輕松的心態去面對問題。
當孩子把焦慮當成了負擔,會影響到他的學習狀態,所以父母需要及時給孩子減壓,可以帶孩子出去運動,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說帶孩子去游樂園,去爬山,或者是去散步等等。
父母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懂得和孩子進行溝通,要明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孩子需要的,才是真正的幫助他。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說,他們從來不會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我們只是告訴他該怎么做,至于怎么做,都不知道。
我的理解是,真正的教育不應該是為了讓孩子受罪受懲罰。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把生命的禮物送給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么做的好處就是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承擔后果,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擔當,怎樣去負責任。
2、懂得制定規則的家庭
規則是對孩子的保護,因為規則是保障。當孩子無法立刻遵守規則,而感到痛苦的時候,規則就成為了父母對孩子的保護傘。
所以,立規矩、定規則是我們做父母的必要要去做的。當孩子無法立刻按照我們規定的規則去行事時,而是等待他自己做出一個判斷,自己去做出一個決定。當他自己做出了這個決定,我們不要責怪他。當孩子覺得他無法無天時,就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
那我們再教育孩子,我們是不是應該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下規則的制定出來,并且讓他參與進來,讓他選擇遵守規則。
“當孩子愿意遵守規則,他們會有更多的熱情和投入,因為在孩子真正接納的時候,他們也更愿意配合。”
· 第四次叛逆期:7-9歲
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處于7-9歲的年紀了。這個時候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不再是孩子了。對父母的依賴,也開始慢慢變成對同齡人的疏離,不再愿意聽父母的嘮叨。這個時候,孩子的行為就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很好動,很容易分心,如果不加以引導和約束,很容易就會形成一種依賴心理,不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不愿意遵守規則,家長可以利用他們的這個階段,用行動來約束他們。
比如,家長可以這樣做:
1. 孩子晚上回到家后,就要把今天的所見所聞用語言表達出來。
(可以先問問孩子今天看見的人是誰,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向孩子描述他們的身體特征,比如:眼睛像包子、臉上像墨鏡、耳朵像Chan、鼻子像Chan、嘴唇黑嘴巴像牙刷、手上像牙刷)
2. 孩子如果遇到困難,家長應該怎么做?
(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家長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