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媽媽會焦慮嗎?
最近我一直在聽崔玉濤老師的文章,感覺在我媽媽的眼里,我就是個操心的媽媽,上學接送孩子就是對孩子的好,作業輔導也是對孩子的負責。但是有些時候我發現她根本就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情緒,她一焦慮,家里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前幾天有個好友跟我說她孩子剛上幼兒園的事,她一焦慮,想到孩子馬上要上一年級了,連拼音和寫字的量都沒有寫清楚,就會焦慮得睡不著覺。】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從孩子入學那天起,我就開始學習《今日論語》,包括里面的所有的論語,也都是從各個方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她也變得越來越焦慮,想到了孩子還小的時候,還沒來得及長大,她的母親就向我抱怨,說孩子根本就不聽她的話。
我跟她說:我也曾經有一個朋友,他的母親是一個焦慮癥患者,在他上小學之前,每次上學前都要和她說這個話題。她的母親告訴他,無論如何都不要浪費時間,上課認真聽講,不要做小動作。
上初中之后,他的母親依然整天說他,每次他母親都逼著他學習,久而久之,就對學習的態度產生了厭學的心理,甚至討厭他母親,拒絕與他交往。這就麻煩了。
我們有些父母都覺得孩子需要鼓勵,如果這時候孩子的成績不好,那么父母就會覺得他將來沒有出息。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學習不好,那么父母就會覺得他沒有未來,沒有好的未來,所以父母就會在不停地說,反而是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2、影響了親子關系
我們不能總是單純地聽孩子說,而是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朋友。
我們對孩子說的話,不一定是他需要什么,而是看他需要什么。比如,我們可以試著問他:
“如果你需要媽媽的幫助,你會告訴我,我會很樂意幫助你。”
“我會覺得你很聰明,我覺得你可以試試看。”
“如果你不想自己去學校,你想自己在學校里闖禍,那我們可以幫你找老師,老師一定會非常尊重你的。”
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有安全感。
3、讓孩子承擔一定后果
因為學校里的老師對學生都是有底線的,他們不可能對學生不管不顧的。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出一些具體的規定。
比如,規定孩子在上課時間不能亂跑,否則就會受到懲罰,懲罰最好能夠讓孩子自己承擔。
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更加有安全感。
孩子也會更加愿意去遵守規矩。
4、以身作則
為了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在家里的時候,盡量不要總是低頭玩手機。
如果你總是在家里打麻將,看電視,卻讓孩子去寫作業,估計孩子也不會寫。
如果你每天晚上都能按時睡覺,那么孩子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還能夠主動的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孩子就會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也會變成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我們一定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有一個好的品行,自己首先要起好的榜樣作用,希望孩子的品行是從父母那里來的。
如果你每天回家就是玩手機,看電視,看電視,而孩子就會下意識的模仿,慢慢的也會學習父母的樣子,所以說家長在家要學會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因為這樣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孩子就會模仿家長的樣子。
寫在最后
除了手機,孩子在手機上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這就需要家長要嚴格控制住自己,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如果實在是工作需要用手機處理事情,也盡量在孩子面前盡量不要玩手機。
如果家長是為了激勵孩子完成自己的學業,那么就要在手機方面做好督促工作,給孩子做出榜樣。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經常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甚至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在一旁玩手機,那么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人,因此就會有厭學的心理,因此,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多陪陪孩子,并且做好監督工作,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