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室簡介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負責人、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楊新娥說。據她了解,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推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及時預防、防治青少年心理障礙和精神障礙,確保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心理健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楊新娥說,心理健康是我國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和必須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心理健康的人無論生理還是心理狀態,都是非常健康的。”她表示,現階段,我國成年人或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較多,需要長期關注和識別,但由于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形勢嚴峻,很多學校在入學前就進行了心理健康篩查,但篩查結果往往只針對孩子本人。如果孩子自身狀況很差,家長很少能夠及時發現;在社會上,有些小學生會因為工作中表現不佳而感到痛苦,而出現抑郁情緒;社會環境中,有些“社恐”的孩子,也同樣會因為“社恐”而出現心理問題。“不論是外向或內向,抑郁癥都是一樣的,它是一種復雜的疾病,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性格而有所不同”。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社恐”的出現是由于心理準備不足,也就是說進入了青春期,孩子們渴望獨立,渴望與人交往,渴望證明自己有能力,渴望被周圍的“盟友”所接受。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個很勇敢的人,就可以突破自我保護的保護措施。
“社恐”的本質是追求個性,害怕被別人評價、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我選擇自己做“社恐”。
閨蜜的孩子曾經有段時間也非常的“社恐”,經常躲在房間里面,不和人交流,甚至連作業也不完成。
其實我們不難理解她的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為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們身體已經長得很結實了,有了自己的“小宇宙”,但是大腦卻還沒發育成熟。
這個時候孩子會非常渴望有自己的小伙伴,有自己的朋友,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交到了壞朋友,而父母不愿意讓孩子受人批評,那么孩子有可能就會跟壞朋友一樣,經歷了一些矛盾和沖突,然后就把這些矛盾,歸結到自己的身上。
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會很苦悶,因為他不知道怎么處理這些矛盾和沖突,甚至會覺得很孤獨。
這時孩子的生活就會變得很單一,可能就會很叛逆,可能就會迷戀上手機,可能就會逃避現實,就會迷戀上手機,就會逃避現實,就會沉迷手機。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就要從改變自己做起,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要學會講自律、學會堅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這是我給到孩子最后的教育機會。
說到這里,我想問一下各位家長朋友,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自律,就是任何時候你都不想放棄,就像你學不會滑雪的時候,第一次滑到最后,你沒有堅持學會,你也沒有學會,但你一直沒有放棄,這才是真正的自律。
03
關于玩手機
其實手機是把雙刃劍,它帶來的是利弊,是我們如何在它里面獲得有益的利益。
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沒有是非觀,三觀會不完善,更容易沉迷其中。
現在,很多孩子對手機完全不感興趣,沉迷手機游戲的不在少數,其中最讓人頭疼的是玩手機游戲。
前段時間,一個8歲的小男孩,為了玩游戲,用了媽媽的手機綁定了媽媽的銀行卡賬號,并將錢轉到了游戲中。
媽媽發現銀行卡被綁定了,就得找各種借口去向游戲公司客服人員借錢。
沒過多久,媽媽發現銀行卡里的錢少了,經過詢問,才發現了孩子借給游戲充值的事實。
因為媽媽出差幾天,孩子又拿了媽媽的手機上網課,在玩游戲。
不一會兒,媽媽發現銀行卡里的錢少了很多。
通過查看手機賬單,媽媽才發現銀行卡里的錢,都是自己給游戲充值的。
她一下子慌了,意識到自己疏忽了兒子的行為,便聯系了游戲公司客服人員,希望得到解決辦法。
此時,民警終于聯系上了游戲公司客服人員。
經過再三詢問,客服人員才得知,原來是因為兒子在游戲里充值游戲,被這位媽媽數落了一頓,兒子當時大哭了,他沒想到的是,媽媽卻沒有理會他,只是說了一句:“讓他玩幾分鐘,都玩不了的,這是為你好!”
然而,媽媽并沒有放在心上。
還記得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愛,一家人兄弟姐妹相親相愛,大到大小各行各業,小到雞毛蒜皮,每次我們都會聽到,這位媽媽不是抱怨,就是督促孩子,各種各樣的大道理,最終的結果都是希望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如今我們這代人都在手機電腦前,每天的生活中是圍繞著這些,而且大多數家長也都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只要成績好就獎勵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