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孩子焦慮能吃阿普唑侖片嗎?
只要對于家長來說,焦慮的情況有很多種,這也是所有焦慮癥的孩子都會出現的癥狀之一。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都會有焦慮的時候。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許多焦慮癥的孩子有胃口不好,尿頻尿急等情況。
他們就會情緒激動,手足發冷,胃里食不下咽,尿急便脫褲子,這樣會增加腸胃負擔,易怒和焦慮。
而且有些孩子,他們往往是比較焦慮的,他們總是擔心父母會生氣,擔心自己被父母責罵。
其三,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會下意識地表現出對孩子的失望。
很多孩子,尤其是低齡孩子的家長,看到孩子的表現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便會生氣。
然后,就會把自己的希望全部施加給孩子。
然而,這樣做,只會令孩子產生壓力,讓他們變得更加焦慮。
其實,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以一個輕松的方式對孩子說:“我理解你現在的感受。”
把自己當成孩子,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回應孩子呢?
我想,當孩子表達出來的感受被接納和理解之后,他們是會感覺到被理解和被尊重的。
這一點是孩子們“拒絕溝通”的最好的方法。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問,如何讓孩子學會表達和溝通,不再叛逆呢?
02
1、以退為進,與孩子建立規則
想讓孩子學會正確表達和溝通,我們就要做一個智慧的父母。
比如當孩子想要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想買東西而你不愿意買的時候,你的做法是:
直接告訴他,我不喜歡你的做法,但是家里的東西很多,如果你想要的話,我們就直接買。
當孩子有了正確的表達能力之后,他就不會再用哭鬧和胡攪蠻纏這種方式來達到目的,而是懂得深層次的邏輯思維,并且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當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他的哭鬧,就會減少。
等他的情緒平復后,再耐心地與他溝通。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孩子就是通過看到父母如何對待他們,他們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來認識和理解父母的情感。
而我們成年人,往往也會有這樣的體會: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但情緒卻是真實的。
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和共情孩子的感受,鼓勵他把情緒表達出來。
在孩子表達自己情緒的過程中,我們要及時回應,對他的情緒給予接納。
并且這個過程中要讓他明白:
我理解你的感受,是因為我很難過,我希望有一個溫暖的抱抱。
另一個父母親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他們要做的是:傾聽和表達,讓孩子知道父母一直都在這個世界上無條件的愛著他,也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愛有多重要。
因為孩子天生就有向上的動力,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的情緒都看不見,他能看見自己、接納自己,他才有可能健康的發展。
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時,父母一定要先去回應,而不是去指責他。
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的情緒感受得到平靜,當他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后,才能更加深刻的去吸收消化。
學會正確的釋放情緒,讓孩子多表達自己,不要讓他憋在心里,養成多表達的習慣,才能更好的消化情緒。
我們可以嘗試把焦慮的想法從孩子的角度寫出來,引導他表達出來。
在表達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用詞,不要把自己的焦慮情緒也施加到孩子身上。
允許孩子表達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讓孩子的情緒自由舒緩。
只有擁有一個健全的情緒,才能使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不再害怕表達情緒,減少焦慮。
就像朵朵的媽媽,她如果不允許朵朵把難過的情緒表達出來,或者說朵朵的情緒,那朵朵會一直壓抑在心里,不僅是人格方面的障礙,還會影響到成年以后的社交能力,因為從小習慣性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敢表達,很難被人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