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成長學校主要服務的是公立中小學校,在這里,孩子們不僅可以學習文化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更快的適應學校生活。
這所學校的優(yōu)勢,在于,它有專業(yè)的心理老師,可以對孩子的心理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孩子的學習壓力不大,有老師的關(guān)注,也有同學的支持。
學校的環(huán)境,主要是指學習的場所。校園環(huán)境整潔,硬件設施齊全,教師的素質(zhì)高,同學們都是主動學習的學霸,學校的資源是絕對全能的,家長老師也是妥妥的學霸。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這里,家長朋友們可以對于以上一所學校的辦學條件,進行一些了解,在學校周邊的商店,家長朋友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咨詢下,在學校附近的小賣部里買一個就近的學校,讓孩子自己上學。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所學校在孩子上初中之前,還是很有機會報考的。孩子的媽媽是這樣說的:
“我們給孩子報了這所學校的重點班,孩子晚上回家后做題很認真,每天都學到深夜。”
還有一些家長對學校老師表示了感謝,表示“會努力學習,爭取把孩子送到重點學校。”
可沒想到的是,這份老師的回應卻遭到了家長的質(zhì)疑。
“該老師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了,很可能有抑郁的傾向。”
有家長這樣說。
不過,就目前來看,就算是在我國,老師也只是給孩子布置了一部分作業(yè),并不會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假期作業(yè)”這個作業(yè)的作用,首先就是讓孩子在每天晚上的休息時間,全部都能做完,根本不可能完成。
其次,對于孩子來說,如果沒有完成假期作業(yè),會有一定的懲罰措施。
并且,暑假作業(yè)不僅要按時完成,還要按時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作業(yè)未完成,就應該及時的給予幫助,讓孩子不留任何的心理負擔。
最后,對于已經(jīng)答應孩子放假的家長來說,暑假作業(yè)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放假的時間,安排孩子的作業(yè)。
其次,家長可以在孩子完成作業(yè)的時候,獎勵孩子吃一些他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孩子在吃的過程中,是很有動力的。
第三,讓孩子在暑假里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孩子變得充實起來。
暑假期間,孩子的作業(yè)要做一些練習,閱讀、寫作、預習、復習、預習、復習,也可以進行戶外活動,讓孩子在暑假里收獲一些小確幸。
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想著放假,而是想著怎樣才能天天不無聊,也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
第四,家長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假期的規(guī)劃,選擇更有趣的事情,一起做。
孩子愛玩手機,很大原因是因為無聊。家長可以每天安排一些活動,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帶著孩子去玩。
很多家長都喜歡把手機當成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這也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家長應該多陪孩子出去玩,讓孩子在戶外活動中忘記手機,而不是將手機當成是玩具。
不要覺得孩子小,就給他配備手機了,這不是不負責任,而是我們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之所以說手機是孩子的“毒瘤”,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和學校教育存在著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于正處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孩子迷戀手機,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一種心理需要,一種沒有得到尊重的心理需要。
對于有手機依賴癥的孩子,我們應該怎么辦?
首先,我們要明白手機本身是什么,也就是說手機本身是什么,作為我們最基本的社交工具,它的好處是什么?是有利于我們實現(xiàn)我們的價值,是在一定的社會性活動中獲得成就感,還是有一定的可獲得成就感,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這樣。
那些玩手機成癮的孩子,他們之所以玩手機成癮,是因為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價值,跟人交往的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只能到手機里去滿足自己的需要。
那么我們怎么能夠讓孩子在生活中,慢慢地獲取到價值感呢?這個也是我們家長需要去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 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進行互動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一個天天黏在一起的人,而是一起的人。孩子只有在與人互動中才會感到快樂,否則孩子就會變得,想要從游戲中獲得快樂,這樣的孩子自然也就不愛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
當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其他的渠道的時候,孩子就會借助手機來消磨時間,因為手機里有虛擬的快樂,更加孩子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伙伴的陪伴,并且也會通過手機去認識更多的人。這樣的孩子不會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更加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
2. 父母們不以身作則,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家長們要知道,我們的身邊絕大多數(shù)的手機上癮者,都是因為父母們在孩子面前經(jīng)常捧著手機,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完全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同意,完全處于一個只要自己開心就可以玩手機的地位,讓孩子認為手機是一個非常好玩的東西,所以孩子會非常容易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