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很氣人,先生他的孩子還有點不聽話,讓他上學不好好寫作業,非要氣他給吐血。看到這些情形我心里一陣揪緊,但仍然沒有生氣。
有時候真是為了孩子好,而我們自己都不一定做到了,總是不自覺地站在家長的角度想問題,總是居高臨下,自以為噼里啪啦的說教,教育。
這樣的父母總覺得自己的閱歷比孩子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比孩子豐富,總覺得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不愛學習。父母又自責又難過,可是如果這時候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肯定又會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我覺得他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
有時候我甚至認為:他只是討厭我,根本不喜歡我!
我們總是習慣性的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教訓”孩子。
孩子如果不聽我們的,我們就更加強硬地讓孩子聽話,孩子如果不聽,我們就會更加生氣,于是就會更加嚴厲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
但是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真的對孩子好嗎?孩子真的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嗎?孩子真的能感受到父母的壓力嗎?孩子真的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嚴格嗎?
事實上,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聽我們的,是因為我們的說教,和孩子真正體驗到的是不一樣的。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想要和孩子有效地溝通,就要改變我們和孩子的互動方式。
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和孩子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讓孩子愿意和我們配合。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這樣和孩子溝通:
1、觀察
我們和孩子溝通時,看到孩子的情緒狀態是不是異常的高興,主動詢問孩子發生了什么事,有什么煩惱。
通過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發現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當我們和孩子成為朋友,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朋友時,孩子才會愿意把你當做是自己的知己,那么孩子就會把你當作可以信任的人。
2、需要
孩子做一些他以前不會做的事,比如說想嘗試畫一個圓,孩子可能會說我真的很想畫,但是我們父母覺得這沒關系,然后你還畫得這么好,所以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去做。
只有我們父母充分的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才能有機會讓孩子和你一起去看這個展覽,并且我們需要描述的是他的這個作品,而不是他的某個行為。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去了解這個展覽的內容,并且鼓勵他大膽的去嘗試,要讓他知道的是,孩子才是一個能勇敢的人,才能勇敢的去接受挑戰,并且我們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這就是他的事情,而不是我們的事情。
很多父母會覺得,我的孩子在長大,可是沒有我的想法。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慢慢成長,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這就是他成長。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獨立的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依靠父母,依賴父母。
4.如何讓孩子獨立?
當你的孩子開始接觸陌生的事物,比如有的孩子會跑到小朋友家去玩,或者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一種非常害羞的樣子,但是父母就是不相信,因為每次都是他們家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幼兒園里發生了什么,你知道嗎?當你的孩子不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煩躁,不知道他們在幼兒園里發生了什么?而且越是不理他,他越是要跟你玩,直到你跟他玩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可能會進行一些宣泄自己的情緒。
你會發現,很多家長因為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緒而選擇以暴制暴的方式,也不知道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是真的沒辦法了,才會選擇這么粗暴地打他。
而且打孩子還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研究發現,那些語言暴力的孩子大腦會出現發育不良、記憶力差等。
而且孩子被打以后,精神很容易出現幻覺,出現反應遲鈍,社交恐懼等情況。
要想讓孩子更好的成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求,恰當的疏導,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也是父母必須要做到的。
這里也要告訴家長朋友們,打孩子其實并不是一個教育的方式,更多的是一種發泄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改正錯誤。
其實孩子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可以被父母及時發現的,只有父母及時發現并且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孩子遠離那些可能會傷害到他們的人事物。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童時期走過來的,當我們的行為影響到了他們的行為時,家長才可以及時的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并且能夠對癥下藥,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的一些行為問題。
比如:孩子因為生氣,就會撕扯東西,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看這些傷疤,讓他們從這些傷疤中學習到生氣的方法,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