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青少年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雯玲針對青少年沉迷網絡,失眠、焦慮、抑郁、行為問題、網絡成癮等情況進行了近半年的心理研究和干預經驗,總結了15種主要成癮的心理因素。
1.情緒障礙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心理方面,主要是表現為抑郁、焦慮、緊張、壓力、孤獨等,有一些患者會伴有自傷或自殺行為。
2.社會交往方面
一些孩子為了交友,玩游戲、看小說,或是看電影,會結交一些朋友,這些人認為這些人群生活的正常,他們認為這些人比自己生活的好,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如果不及時加以制止,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
3. 生理方面
青春期是孩子從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也是與異性密切交往的關鍵時期。這時的青少年渴望與異性交往,想要與異性交往,但是由于心理的不成熟,經常缺乏理性、成熟的理智,很容易出現差錯,因此容易出現差錯。
4. 家長的影響
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許多父母本身的個性比較急躁,容易沖動,對孩子的教育和關心過度,甚至打罵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不想與父母進行正常溝通,對家長的關心就會感到厭煩,進而把自己的一些心理需求隱藏起來,不愿意與父母進行溝通,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告訴父母。
這樣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心里話埋在心里,表面上非誠27,說著“我喜歡我的父母”,實際上卻在內心深處對父母產生怨恨,等到了青春期,就會與父母爆發矛盾。
綜上所述四點,是我們對于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一個常見的誤解,也是我們在處理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時候,應該遵循的原則。
怎樣面對青春期孩子叛逆呢?
首先,家長應該做到不給孩子貼標簽,不對孩子進行評價。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叛逆期,我們也都會有過,只是不同的孩子表現的程度不同而已。如果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那么我們就應該了解孩子,并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幫助,讓他們健康成長。
其次,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空間。
中國父母總是喜歡對孩子實施一種壓制的手段,就是操縱孩子,讓孩子按照他們設計好的路線去發展。因此,孩子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這就是為什么孩子會表現出對父母的“抵抗”。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不聽話。
在人的一生中,通常會有兩次叛逆期,一個是在2-3歲的時候,另一個則是在12-18歲的時候。
在不同的階段,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的叛逆。
比如,2-4歲的時候,孩子說“不”,可能是在和父母爭奪權力之爭
;這時候,孩子會說“我不要”,可能是在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
;
7-9歲的時候,孩子說“我不”,可能是在和其他小朋友爭搶玩具
;
10-11歲的時候,孩子會說“我要吃糖”,可能是在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
;
12歲以后,孩子的叛逆更加明顯,可能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要求更高
,孩子不愿意接受家長的命令,不想聽從指令。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我喜歡我的玩具》中,心理學家凱文教授把三歲的孩子做了一個實驗。
當他讓媽媽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認真地聽,媽媽很驚訝地問孩子:“你知道什么樣的叫道理?”
孩子表示不知道,媽媽說“那我們在這兒看會電視吧。”
孩子就很認真地說:“我知道,這里有一個沙漏,沙子是各色的,沙漏是紅色的,我們可以把沙子放在玻璃瓶里面。沙子是白色的,我們可以拿玻璃杯“裝進瓶子里”。
孩子明白了規則之后,就很愿意配合媽媽,主動要求和小朋友一起玩。
讓孩子感到被尊重、被信任,孩子自然會更愿意配合父母的引導。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要先了解前因后果,如果責備、命令孩子,孩子會聽不進去。
還是先告訴孩子,他做錯事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讓孩子明白,他的行為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他以后自然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讓孩子懂得自食其果,孩子就會越來越懂事。
2、給予適度的表揚,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當孩子能夠很好地遵守規則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當孩子按規則行事時,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
給孩子規定一個范圍,比如出去玩30分鐘,到點了一定要回家。
這樣,孩子就會逐漸養成守規則的好習慣。
3、與孩子約定好獎勵方案
孩子在執行約定時,一定要用語言、圖片或圖片等因素來溝通,父母要認真地跟孩子討論,因為這種交流的效果比“口頭”說更有效。
比如:
“這次你玩了5分鐘手機,如果媽媽5分鐘把手機收回來,你就得不到密碼了!你想再玩,再玩10分鐘,媽媽就把手機收回來!”
適當的懲罰措施可以是剝奪某些權利,比如取消某一項特權,比如沒收某一件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