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青少年心理咨詢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
學校精神科主任陳凱凱介紹,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青少年常表現出學習障礙,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情緒煩躁,易與同學發生沖突,脾氣暴躁等,初中生厭學,認為自己的未來一片迷茫。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2.青少年頭腦中常常出現“白熊實驗”,也叫做“理性大腦”,它的作用在于讓人克制,并使人停止犯錯,最終促使人理智戰勝沖動,控制好自身行為。
3.孩子的“五感”發展不足,導致好奇心下降,缺乏同理心,不能滿足正常的心理需要,表現為容易沖動,遇到挫折就容易失去平衡。
4.父母對孩子的過分嚴厲、控制過多,過度干涉,讓孩子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結果就是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的下降,同時學習成績也會受到影響。
二、對孩子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
1. 不懂得自己學習中的困難
孩子上小學之后,更多的是生活中的依賴父母,有時候缺乏獨立的意識,一旦沒有人幫忙,孩子就會不知所措。有的孩子學習上比較懶散,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有更好的成績,就讓孩子報了一些輔導班,但是孩子的成績并沒有上升,反而在學習上還有了進步。
2. 父母的高期望值,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
有的孩子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孩子壓力越大,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愛學習,覺得父母的期望太高會讓自己退步,從而厭惡學習。有的孩子可能對學習充滿著排斥的情緒,他對學習的興趣也會越來越低,更加討厭學習。
3. 父母的不良行為,讓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的把孩子的要求降低,甚至是超前教育,不停的增加孩子學習的時間,孩子的成績不升反降,所以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倦,對學習產生了厭惡,導致孩子學習成績慢慢下降,這樣孩子在學習上也不愿意動腦筋,發展下去以后就會厭學。
4. 孩子不會學習,對學習失去信心
每個班級中都會有這么一類孩子,他們的成績基本上都是墊底,但是他們卻能夠很快的在學習上取得進步,這樣的孩子其實是非常聰明的,只是他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能夠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最終實現自我突破。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幫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不斷的努力取得進步,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