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中分離焦慮孩子大哭依據是兩方面。
一、
在家長眼里,小朋友就是個小傻瓜,無論大小事,總是不能如意,在家里總是惹事,一點小事就哭,什么事都要問我,不管我干什么。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二、
有些孩子被家長拉住,要么充耳不聞,要么就跑出來,甚至采取行動,在外面鉆山洞或者偷東西。
3歲以上的孩子哭鬧和行為看似非常強烈,但是其實都是因為他們的安全感沒有被喚醒,他們的情緒被焦慮所包圍,
《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提到,孩子的情緒只是外界環境造成的反應,而非天生的,通過父母對他們的態度進行引導,孩子才可以讓他們明白父母是愛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愛是無條件的。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來自父母正確的引導。
但是,由于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孩子就會在內心建立起新的自我,
建立起一個新的自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懂事。
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懂事嗎?
不管是聽話還是叛逆,都不是一件壞事,而是孩子成長的標志,也是父母要去關注的。
以下三種做法,一定程度上也是青春期孩子會產生反叛心理的原因:
第一種是,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但父母還沒適應孩子的變化。
孩子自我意識覺醒,這個時候很多事情都會自己做主,而父母卻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這種束縛了孩子的自由,讓孩子往往叛逆不想待在家里,甚至故意和父母反著來。
第二種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開始嘗試著獨立,他們嘗試著跟父母“分離”,要開始做自己的事情,就意味著,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非常強烈的獨立的想法,他們想要證明自己,不想讓父母過多干涉。
第三種是,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可以有能力去選擇自己的生活,他們想要屬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父母的安排,他們要掌控自己的生活,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主權利受到了保護,
同時,孩子又從斗爭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叛逆也就在其中起了。
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孩子的叛逆是一種信號,它提醒父母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而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很重要,是引導者,是陪伴者,是給孩子指路的人。
作為家長,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當他遭遇挫折的時候,站在他身旁,給他支持和力量,而不是讓他感覺不好,以為他不好。
董宇輝校長的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董宇輝家長的心上。
想起那個因抑郁而休學在家的女孩,我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那就是: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此時,我正驚訝地看到了你寫的這么多教育分享,感慨萬千。我最親愛的孩子,媽媽其實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孩子。
我們不知道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和孩子相處,可我會努力成為一個好媽媽,并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好爸爸。我知道掙錢不易,可是以我現在的能力,能為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教育資源,我會努力。
我很慶幸,自己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沒有走偏。我也想跟女兒一樣,每個階段都有自己成長的節奏。
以上所述,是管心營的一些觀點,和本博士的一些觀點,所以當然也希望這一點也符合一些人的認知。
管心營作為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也能夠從本質角度,來幫助你和家人,解決親子關系中出現的很多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