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淘氣不聽話,媽媽氣急把衣服扔下了樓
身為媽媽,都想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媽媽說的話,訓得孩子聽不進去,也無法達到教育的效果。
閨蜜家的孩子才三歲多,每天一到這個時間就不聽話,總是和爸媽吵架,爸爸媽媽說他,他就哭,也不理我們。閨蜜認為,他們年紀不大,不懂事,長大就好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淘氣不聽話,爸爸媽媽氣急了,就把孩子的手抓住,打他幾下,關小黑屋,或者不理他,這種教育方式,真的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嗎?
美國兒童發展專家、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曾說,十幾歲的孩子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憤怒、焦慮、不安,并且會活在當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且覺得非常自豪。
如果我們經常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啊”、“你怎么這么不乖啊”、“這么不懂事”之類的話,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我的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在別人眼中我就是一個粗暴的人,我做什么都不行,再多說都沒用。
所以他沒有人會反駁,只會繼續說,可是,他看不到別人的難過。
所以,我們應該多觀察孩子,了解他的感受,傾聽他的聲音,了解他的內心的想法,不要再一味的指責他,只要是他在說,我們都能夠聽進去。
如果家長還是一味的指責、挑剔,孩子自然會慢慢變得自卑、叛逆,要么,學會了逃離家長,要么,成為一個表面看起來聽話的孩子,但內心其實是非常壓抑的,一旦到了青春期,他就會出現叛逆的行為。
那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壓抑的行為呢?這其實就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從來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希望孩子能夠更加獨立、更加快樂的成長,但是,父母的壓力總是太大了,總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話,孩子本身也會不愿意服從父母的管教,即使服從,他也是為了反抗而反抗,會感覺心里很痛苦。
那么,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呢?為什么原本聽話懂事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卻變得跟父母處處頂嘴呢?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一、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與孩子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
1、獨立意識增強
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獨立意識就會慢慢變強,他們渴望擺脫父母,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世界。這時候,孩子的獨立意識慢慢蘇醒,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己見。
而此時,孩子的內心會出現一個很大的矛盾,就是他們渴望獨立,希望父母把他們當做小孩子。
同時,孩子也會開始注重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認可,如果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與孩子相差甚遠,則會讓孩子心理落差較大。
2、父母對孩子的物質上過分寵愛
孩子一出生就會有求必應,父母會竭盡全力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即使是不合理的需求。這種過分的滿足也會讓孩子無法形成他必須要滿足的心態,在青春期的時候,他們會缺乏安全感。而且一旦有了這種心態,父母對孩子的約束和要求就會越來越少,滿足會使得孩子越來越需要對自己的需求進行延遲滿足。
3、父母的內心缺乏安全感
在父母的心中,他們對孩子始終有著很高的期待,總是想要將孩子送入名牌大學,而在這種內心的驅使下,很多父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孩子對于物質的需求。
孩子沒有被愛過,自然對外界也會表現得很冷漠,即便是父母提出更高要求,孩子也會習慣性地反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學會放低調,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融入自己的生活當中。
那么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有著高學歷的人群,那么在育兒過程中,也會懂得如何和孩子溝通,懂得運用得體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于孩子的關心和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