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青少年心理輔導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李琪告訴記者,在她們的咨詢室里,有不少青少年有著類似的問題,“從9歲開始,就有厭學情緒,表現為不想去學校,不想聽課,不想參加考試,想在家待著。不想做作業,一提到上學就感到煩躁。”
心理咨詢師紀文博說,孩子厭學有多種表現,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孩子退學了才算有了厭學情緒:
1、輕度厭學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主要表現為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有抵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作業等,輕度厭學,主要表現在思想上的抵觸。
2、中度厭學
:將思想上的抵觸,付諸行動,出現上課不聽講,經常出現遲到甚至曠課等違紀現象,人際關系也會隨之出現問題,不再是尊重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學生了。
3、高度厭學
:有思想和行動,發展到了心理問題,對學習充滿了恐懼,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學校,不敢面對老師和同學,這類學生往往會休學或者退學。
不同類型的學生,表現雖然有差異,但是都會對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
那么,身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孩子們懸崖勒索,讓他們能夠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呢?
小編今天給各位家長推薦一個方法:溯源法。多和孩子溝通,找到孩子不愛學習、懼怕學習的理由,然后用我們的行動幫助他們。
01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原因】:不了解自身優勢
在高中的時候,班里的一位同學早早就輟學了。跟他接觸的不多,只記得平日里大家學習的時候,看他埋頭寫字也很認真,可以感覺到他學得很吃力,只是考試每次都在班級后面。
他也有很強的自卑心理,整日的埋頭學習,讓他沒有功夫思考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潛能。后來,他總是給其他同學說自己不是塊讀書的料,開始混日子了。
每個學校都有這么一類學生,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在于,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夠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認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對策】
在中學階段,發現并實現潛能,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根據自己的豐富的人生經驗,提出一個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跟著興趣走,通常興趣所在就是優勢潛能所在。但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必須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實力,這樣才能確保自己走的足夠遠。
如果自己沒有特別明確的人生目標,比如考上什么大學、從事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行業,都要明確自己的優勢,不被時代拋棄。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需要考慮各種各樣的因素,制定詳細而又復雜的計劃,并按部就班的完成。
比如,有的孩子之前對英語學科特別感興趣,那么在這一年內就可以制定詳細的目標,并堅持下來。
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為他量身定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規劃,從而為孩子將來打下基礎。
最后,就是與孩子溝通交流。
在這個階段,家長也要與孩子保持一定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明白他們的想法。
如果發現孩子有厭學、心事的話,家長要先進行思想工作,引導孩子回到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想法。
然后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慢慢取得孩子的信任,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想法和明白厭學、叛逆等這些行為的背后的原因。
通過跟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也能讓他們意識到父母的堅持。
2、制定正確的目標。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厭學情緒,是因為對于他們完成學習目標的認知產生了懷疑。
家長可以通過制定目標來幫助孩子明確學習的方向,讓孩子認清學習的過程,從而喚醒孩子內心的學習動力。
3、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所以父母要創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后及時給予夸獎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業,自己完成了預習、復習后,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贊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4、孩子的學習心態比學習成績重要百倍
家長對孩子成績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很多家長很容易糾結在孩子丟失的那“幾分”上,拷問孩子為什么沒有拿滿分。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分數只是能力的一個側面反映。
相比于孩子沒有拿滿分,家長更應該關心孩子在學習上是否養成了好習慣,孩子現在的學習是否卓有成效等。
98分和100分并沒有什么差別,重要的是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好的學習習慣。
所以當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家長要記住一條不變的原則,那就是不要責罵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要讓孩子知道,現在的重點高中并不是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而是每個學生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