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青少年心理專家團隊針對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現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原因,幫助家長們正確引導孩子與網絡游戲告別。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心理老師趙瑞針對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情況,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避免否定和比較。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是正常的現象,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和接納網絡游戲,不要因為游戲里的一個個小目標去輕易否定自己,要學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失敗只是暫時的,孩子們并不是不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是在一次次嘗試中體會失敗的滋味。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體驗失敗的后果,并讓他們知道,人生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失敗后有父母陪著,總結經驗,才能繼續前進。
第二、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在其性別角色差異方面非常敏感,對于家長在學習上的教育上的觀點,他們不妨多與孩子商量,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家長不要輕易否定。比如:“你這個觀點不正確”“你這個想法不錯”,家長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孩子思考,引導孩子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成堅韌不拔的性格。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要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家長要多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發現孩子和其他人的不同,給予及時的鼓勵和支持。
第四、要學會傾聽。孩子青春期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等,都需要家長有效地傾聽,需要家長給與及時的關注和有效的幫助。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些,你家孩子青春期的過渡就會順利度過,叛逆的幾率會大大降低。
家長要把握好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最需要家長關注的,因為他們處于生理和心理的過渡期。
1、孩子生理上的變化
:此時孩子的心理變化和生理上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他們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就會在行動上表現出各種矛盾,如對權威尚存的態度、對權威的敬畏,對父母的“言聽計從”等等,這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正常的表現,家長要予以尊重。
2、隱私部位的敏感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增,孩子逐漸覺得自己是成年人,獨立了。
他們希望自己能夠被平等對待,希望自己能夠有自主權,希望自己得到尊重,于是渴望有跟家長一樣的訴求,“我是一個大人了,什么都可以告訴你,為什么一定要讓我聽你的?”
2、心靈的秘密
:
青春期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對于外界的評價比較敏感,特別是來自父母的批評和教育,孩子會感到迷茫,不知道應該怎么辦,也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么走,他們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會遭遇很多挫折。如果父母不去關注,不去引導,只是一味的壓制,可能會讓孩子的內心發生改變。
這時如果父母強行壓制孩子的話,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很大,內心有很大的波動,對外界事物的判斷和思考能力都會變差,容易走極端。
就像開頭的這個季楊楊楊楊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因為父親長期不在身邊,缺乏父愛的他,從小就缺少父愛,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內心痛苦,性格也越來越孤僻,再加上缺少伙伴的陪伴,所以內心空虛,就會尋找其他途徑去釋放這份孤獨。就像我朋友,通過打游戲來緩解壓力,比如,通過微信朋友圈來緩解內心的郁悶。
游戲的吸引力就是這么大,尤其是還有游戲內容吸引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網癮。所以,面對孩子的這些訴求,家長一定要做出堅定而有力的回應。
具體如何做呢?可以參考以下四個方法:
1. 父母要理性陪伴孩子
既然是陪伴,就需要父母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孩子一定的空間,盡量不要干涉。孩子能從父母的這種陪伴中獲得安全感和自信。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不必過分干涉。
2. 父母要和孩子成為朋友
在聊天中,當孩子說話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保持沉默,讓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孩子得不到正向的反饋,很容易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是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仔細聽孩子說話,孩子才會真正把你當成朋友,才會敞開心扉,和你有更多的溝通。
3. 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因為,孩子的內心是很敏感的,父母的這種態度,孩子能完全感受不到,也就無法認真去好好思考問題。如果家長用這樣的態度去和孩子溝通,那么他們會更加的不信任家長,也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因此,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要總是一味地說,說了也沒有用,還不如讓孩子說,讓孩子多說,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其次,要學會尊重孩子,有些父母總是居高臨下,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會讓孩子產生反感,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父母可以更多的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相處,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想法,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