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你這孩子不聽話,你說他才不聽呢,而且你這家長怎么不知道你的兒子不聽話。
其實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但是卻沒有辦法說你家的孩子不聽話。
我也曾經面對過這樣的情況,這也是個問題,當然有的家長說是家長幫忙在做決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那么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孩子總是不聽話,跟家長說一句話就得頂回去?
孩子不聽話,跟家長說一萬句都不是問題,需要家長好好地去理清思路。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很多家長,一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就會生氣,甚至還會責罵孩子,在打罵下,孩子會越來越叛逆,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你打罵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心理壓力是什么?在抵觸什么?在抵觸什么?
當你有了這樣的情緒的時候,你給孩子的感受是什么?你會對孩子的表現感到失望,進而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失望,這是很正常的,孩子越大就越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了。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首先要傾聽,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能理解孩子的意思。
第二個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家長要清楚自己的情緒,并且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如孩子說“媽媽今天太生氣了,好傷心,我不要畫畫了”。
而不是一味地拒絕孩子的要求。
第三個是,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大動怒。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就一味的順從孩子,這會讓孩子抓住家長的軟肋,以后就會用這種方式來達到目的。
第四個要堅持原則,不可妥協。
孩子有時想要玩手機,就要和家長進行溝通,說自己也想玩,就要有原則,不能讓步。
這就意味著,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耍賴,家長一定不能妥協,讓孩子形成了不好的習慣,以后再想要讓孩子放下手機就很難了。
第五個要做到言而有信,并且言而有信。
在答應孩子要求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因為孩子的認知和分辨能力都比較差,作為家長一定要言而有信,否則就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對于孩子來說,家長的承諾就是他們行動的指南針,所以要想讓孩子聽話,那么就要說到做到,不要隨意敷衍了事,否則孩子就會效仿家長的這種行為,慢慢形成壞習慣。
在和孩子一起做家務的時候,就要注意言行一致,避免出現邋遢的習慣,只有自己做的好,孩子才會信服,家長也才能受到孩子的認可,讓孩子自己參與其中,做出改變。
3、家長要多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
孩子雖小,但是也是有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的,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和其他人進行一些對話,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式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從而增加孩子的溝通能力。
孩子在生活中,除了學習,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可以與人交往,可以玩,可以有自己的朋友,這種朋友多了,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好,不會被這種不良情緒所左右。
家長要及時、正確的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幫助孩子交朋友的同時也是給孩子種下一個健康的友誼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