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學生心理特點
青少年對心理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學習的抵觸情緒和對現實生活的心理不滿,心理的脆弱、自我不健全,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和情感體驗的脆弱性,自卑、情感、情緒障礙以及學習困難、注意力缺陷、意志活動減退等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
隨著青少年抑郁人數的增加,以及自殺的危險增加,青少年抑郁的問題有增多。在2016年《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中顯示,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為17.2%,重度抑郁為7.4%。初中階段的抑郁檢出率約為三成,重度抑郁為7.4%。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面對嚴峻的競爭,很多孩子會產生強烈的危機感,尤其是疫情之下的學業壓力,更是如此。
英國研究者曾對9—35歲的男性和女性進行過一項調查發現,疫情期間,由于心理壓力過大,女性患抑郁癥的概率高達30%。
心理健康狀態是指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人們能夠自由地、不受外界干擾地做好準備活動,并且能夠有效地處理各種活動的能力。
具體表現為:
· 自信、自尊、自制力、抗挫折能力
· 抵抗悲傷、失敗、自我激勵
· 樂觀、自信、耐心、有毅力
· 心態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人生,無論遇到多大的困境,在面對他人嘲弄時候,都具備這4個特質,他的人生會更有出息。
那么,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呢?
1、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
父母一定要學會接受自己的孩子,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負面情緒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父母不要總是排斥孩子的負面情緒,因為負面情緒會傳染給孩子。
積極的情緒是可以讓人產生勇氣的,消極的情緒則會讓人垂頭喪氣,父母應該學會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并給孩子做好疏導,讓孩子能夠找到合適的發泄口。
2、讓孩子擁有更多正面的情緒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講正面積極的情緒,同時也可以向孩子傳遞積極正面的情緒,比如:
“寶貝,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媽媽也不知道該怎么幫助你?你有沒有辦法讓自己更好的應對負面情緒?”
3、幫助孩子認識到負面情緒的積極意義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應該對孩子表示理解,同時引導孩子如何去處理負面情緒,這在告訴孩子,任何負面情緒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就像甜甜一樣。
4、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和接納情緒
孩子在遇到情緒的時候,通常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讓孩子從容不迫地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因此,當孩子在情緒方面受到挫折時,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用積極的情緒來管理情緒,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當孩子無法用積極的情緒來表達時,父母可以嘗試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教育,這種教育會讓孩子在未來社會里更受歡迎,更受歡迎。”
孩子們最常見的學習問題,都是由于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而造成的,但其實這種學習方式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糟糕”,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調整養育方式,要想幫助孩子更快成長,父母就要了解自己,并且學會與自己和解。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1、允許孩子哭,因為你不允許孩子哭,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心理健康問題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哭是不對的”,這樣的認知是錯誤的。
哭泣是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哭,所以孩子不愿意被看見。孩子在哭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哭是不對的,哭是不對的”。
在孩子哭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地拒絕,“男子漢,哭有什么好哭的?”
其實拒絕孩子并不是沒有辦法,只是我們沒有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方法而已。
《不吼不叫》中,51Talk的作者K1歲的女兒K1a,在看到T2媽媽沒有大哭之后,她就認為是媽媽沒有做錯事,所以,就不愿意再去跟媽媽合作了。
但是,K1歲的女兒K2歲的媽媽卻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當她蹲下來安慰K2歲的女兒,讓她想一想,為什么別人沒有經過媽媽同意就亂扔東西的時候,K1歲的女兒就覺得沒有人經過她的同意,就放棄了。
其實,不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大多數人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擁有了情緒就能掌控生活,可是K2歲的女兒卻因為情緒失控,而出現了一個叫做“袋鼠害怕”的麻煩。
每個媽媽遇到孩子的情緒問題時,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比如,在《我不喜歡上學》這本書里,作者說:“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煩惱,尤其是迷茫時,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恐懼,和孩子一起共情,向孩子解釋,“寶貝,媽媽覺得你有了新的認識,媽媽希望你能通過看電視找到你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