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對孩子的教育焦慮?
焦慮的父母和不焦慮的孩子
——薩姐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還是喜歡,我是為孩子的未來考慮的,我希望他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
這是想要傳達給孩子的兩句話,一個我想要對孩子說的話。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說,如果考不好,我是沒有辦法走出這個困境的,因為不被看到。
考試考不好,當然會被老師罵,考得好,感覺受挫,又會擔心被批評,這時候父母就會說:“你這次考試考好了,至于嗎?”
實際上,考試考得好,自然要父母表揚。
而考得不好,沒有任何成就感,就會覺得沮喪,希望通過父母的這種說法來證明自己。
試想一下,我們的孩子為了考好,除了不停地讓我們給他獎勵外,還能有什么成就感呢?
想讓孩子堅持下去,我們就需要把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小到讓他感覺能跑到金字塔頂端,也就是能堅持下去的。
2、 把學習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很多父母在幫孩子制定目標時,會這樣跟孩子說:
你看,你每次都要等我在五分鐘內寫完作業才能出去玩。
然后我們就會發現,孩子是沒有辦法再遵守我們制定的目標,于是我們就會吼孩子:
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把作業全都寫完了還有什么可做的。
這么馬虎,一錯再錯,怎么能錯呢?
為什么不給孩子提供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呢?
我們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要讓孩子有一個清晰的學習目標。
只有目標明確了,孩子才有方向感,才能按照訂正的流程來學習。
3、多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很多家長都會在批評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說孩子不應該好好學習,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教了你也不會,你怎么這么笨。”
然而,這樣的話語并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感。
正確的做法是多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讓孩子知道犯錯誤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可以改正。
在孩子考試失敗的時候,作為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對孩子說:“我相信你下次會考出好成績。”
當孩子把心思用在了與家長的對抗上時,家長就要與孩子好好溝通,爭取孩子的信任。
另外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還應該注意一些技巧,才能讓溝通變得有效。
1.語言簡短而清晰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忌諱的就是簡單的重復。
同樣一句話,如果用得太久,不但沒有作用,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應該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高高在上,動輒否定孩子。
這樣孩子不僅不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還會認為你根本就不懂他,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正確的方法是:
家長要學會把孩子當成“客戶”,而不是“被顧客”,學會“合作”。
這時候的溝通就會變得更加直接,能夠讓孩子聽進去,也更容易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孩子。
這時候家長要學會“把孩子當客戶”,因為“客戶”只是在銷售的過程中,而不是講產品的商業模式中。
這樣的溝通才能帶來更好的合作。
3、耐心地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通過語音、圖片交換彼此溝通的一種方式。
孩子聽完后會嘗試理解父母在說什么,如果父母自己不聽,就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從而更加的溝通。
與孩子溝通時,最好選擇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進行,這樣會給孩子更好的印象,讓孩子更容易親近父母。
在父母的愛與鼓勵下,孩子會更加努力地去做出符合社會標準的行為。
3、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時候,孩子只是不想與父母進行溝通。
作為父母,我們也是從孩子時期來到這個世上的。
所以,如果孩子與父母的溝通不暢,或者孩子與我們的溝通方法不當,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進行良性互動,才能夠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