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雙胞胎孩子超級不聽話,蠻橫無理,天天吵架,親子關系很差。
10歲雙胞胎天天不聽話,媽媽一生氣就背著孩子回家,孩子情緒激動,嚴重時,還拿菜刀嚇唬。
11歲雙胞胎,一個很調皮,一個很害怕,突然間情緒失控,大哭起來,更可怕的是,他會偷偷扔掉媽媽精心準備的一袋毒藥。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2歲雙胞胎叛逆,親媽親媽掐脖子自殺
“我怕她又沒打死,我死了她們就好了,我乖點就好了”,小時候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在一次采訪中這樣說。
其中一位朋友說:“我媽是真的很討厭我,可我現在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我怕我也被她氣死?!?/p>
而另一位朋友說:“我根本就不想去做什么,我只想在家發呆,就想把這些扔出去,反正我也沒有任何人,我好想有人來安慰我?!?/p>
面對那些“聽話”的孩子,難道真的就沒有人喜歡他們嗎?
我想并不是的,很多時候,大部分的“乖孩子”之所以會成為“問題少年”,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不愿意被人管束。
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記得告訴孩子,不管什么時候,你都要勇敢,不要怕做一個懦夫。
這樣,孩子才會有“勇敢”的底氣,才敢去嘗試更大的挑戰,那些會成為你“夸獎”的孩子。
二、鼓勵孩子“積極”地表達自我
中國人總是含蓄的,害怕他人的評價,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他們最重要的“模范”。
父母鼓勵孩子“積極”的表達,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才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比如,當父母鼓勵孩子的時候,會說“你很棒,有勇氣?!?/p>
而在孩子眼里,他們只是為了父母而活,從來都沒有為自己而活。
我們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是孩子太脆弱,需要鼓勵,或者說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就像上文中的閨蜜兒子那樣,父母的話只是他們一時的情緒宣泄,并不是真實的想法。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認為孩子不聽話,用暴力解決問題,也會讓我們漸漸地失去冷靜,在行為上變得更加暴力。
我們會有一種慣性思維認為,孩子的“反抗”,不過是個青春期的表現,恰恰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
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父母一味地說教、嚴厲批評、指責,孩子的“反抗”就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反抗。
相反,如果父母能夠真正意識到,孩子是通過反抗這種信號,來提醒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地發泄情緒。
面對孩子青春期出現的情緒問題,父母該如何引導?
青春期孩子情緒的起伏,是孩子青春期的正常表現,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標志。
首先,父母要了解青春期發展的規律,青春期是個體生理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也是個體發育的重要階段。
其次,青春期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相對較弱,而這種能力往往是要通過青春期才能發展起來的。
所以,父母們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情緒問題,而是應該去試著去理解孩子的行為,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堵,而是要先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再去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在充滿愛意的環境中成長。
第三,我們要用發展心理學上的一句話來認識自我,就是說,孩子不僅要發展出真正的自我,更要發展出真正的自我。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亂發脾氣,就會想到用懲罰孩子來糾正他的行為,從而讓孩子改掉亂發脾氣的壞習慣。
其實,這些懲罰孩子的手段,在我們小的時候,完全無效。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把孩子的行為變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行為。
只有當孩子的行為與父母的期待相匹配時,他才能發展出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