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如何引導孩子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最近,我兒子已經進入到青春期了,變得有點叛逆,不愛學習,甚至還學會了抽煙。為了教育孩子,他爸還是把他送到了湖南省立同校的一個老師的托管班上,可他整天玩手機,成績直線下滑,他爸原本特別害怕,這下可好,終于放棄原來的想法,帶著孩子去了他曾經就讀的那所中學。
沒想到,在這里,兒子變得特別叛逆,他對學習完全沒興趣,在我們的一再勸說下,兒子才說出了實情。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來,他在升入初一后,受新同學的影響,對新校園的環境和教學方式感到非常不適應,產生了厭學情緒,放棄了學習。
另一位初中的學霸孩子也是一樣,進入初一后,面對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他一下子無從下手,課業一下子掉了下來。
老師對他的批評教育,也漸漸成為他心中的一根刺,一遇到困難就想放棄,再也不想上學了。
在他的世界里,學習是唯一的出路,那些優秀的同學,都是學習尖子生,他的成功經驗,都是他的驕傲。
一次沒考好,兩次,是普通的題目,可他都在班級、年級里排前幾名,這讓他感到十分自豪,他很自信。
可在開學初,老師卻反饋說他上課經常走神,成績一落千丈。
這讓他很苦惱,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的學習成績就是這樣低,學不好,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更讓他郁悶的是,他每天和一幫同學玩“吃雞”游戲,贏了就給獎勵。
他經常帶著“吃雞”游戲機,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愿意與外界交流。
為此,父母沒少對他嘮叨。父母的話是他厭學的罪魁禍首,也成了他的口頭禪。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又該怎么做呢?
新概念心理學專家表示,這是一種消極心理暗示。
正所謂消極的暗示,只會讓人心理上更加的消極,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差勁的人,不再努力。
父母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這種消極心理,就要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他:孩子,你很努力啊,你是一個很棒的孩子,你很優秀,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多讓孩子接觸現實中的人和事,對孩子多一些積極的引導和鼓勵。
那么孩子就會慢慢的從虛幻的世界中走出來,變得越來越優秀,這是我這個年齡段孩子最為重要的事情。
作為父母,當我們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要及時的引導孩子去解決,而不是去指責孩子,只有當孩子愿意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愿意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父母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
01
把“打擊”轉換成“肯定”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玻璃心”,都比較簡單的一句話,就說了孩子“玻璃心”。
例如:
“你可得100分,我才有面子”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真是管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我都給你說了多少遍了,還不聽,你到底有沒有長腦子?”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
這就是所謂的“打擊式教育”。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通過打擊來刺激孩子,來激勵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雖然小,但也能感覺到父母的力量,并想去依靠父母,也能受到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會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
“打擊式教育”其實就是一種“打壓式教育”。
中國式教育,家長是很難教好孩子的,父母不恰當的語言,就像是一把利器,不斷地打擊著孩子的自信心,從而導致孩子懷疑自己,不愿意再繼續努力學習,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
父母對孩子的打擊是非??膳碌?孩子會因為家長的打擊而懷疑自己,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我的孩子,前一秒還興高采烈地跟我說,他學習了幾個月,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好??梢窍乱幻?孩子就開始厭學了,因為不愿意學習了!”
其實,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不僅僅是孩子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在于孩子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并不是因為學習時間越長越好,而是因為學習方法的問題。
學習時間的長短并不是正比,學習效率低下的結果往往是學習的效率低下。
所以,合理的學習計劃尤為重要。
制定計劃表,明確每一天的學習任務
小學期間,孩子一般是在早上6點前起床,
學習后才會抓緊時間復習。
但到了初中,不僅可以在早上學,晚上也要在晚上學習,否則在學習期間就會錯過休息。
因此,孩子必須要制定學習計劃,明確每一項任務的完成時間,當時間完畢后才可以開始進行查漏補缺。